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韩国时提出,力争在年内完成中韩自贸区谈判。中韩贸易额在2013年超过2700亿美元,中韩双边贸易占韩对外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已经超过韩国同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贸易之和。在如此频繁的贸易往来环境下,从事外贸的中韩两国企业现状如何?两国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是如何看待的?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走访了距离韩国最近的山东省的一些外贸企业,希望以此见微知着,感知从中国外贸当下的心声。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以前专注于对外贸易的公司开始更专注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也更加注重企业“质”的提升。同时,地处内陆的济南市近年来加快建设国际陆港,吸引外资公司到济南扎根壮大。
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是济南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聚集地,在入驻的700多家企业中,服务外包企业占到25%。园区内的NEC软件(济南)有限公司是整个山东省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以前,企业更多是从日本直接拿项目承接软件外包的低端环节,但这几年企业凭借综合实力,逐渐将产品从下游转向上游,从低端转向高端。NEC软件(济南)有限公司总经理木田桥龙说,
“我们现在从下游工程往上游工程转,(以前)对日软件外包更多做的是编程、测试等工作,(现在)我们要朝设计转移,这样能够从上端把业务接过来。”
去年,该公司完成产值3000万美元,还一举拿到了美国颁发的世界软件最高认证——CMMI五级标准,完成企业的二次提升。木田桥龙认为,这既是对企业的肯定,也说明公司在过程改进、质量控制、整个公司的运营模式方面,已经跟国际接轨。下一步他们将着眼于中国国内的巨大市场。
“2014年在中国的国内业务上我们也进行开拓,把对日软件外包行业的经验,更多的运用到国内业务上来。”
NEC济南分公司财务部员工刘先生告诉记者,公司迅猛的发展势头离不开国家和高新区的政策支持:
“政府支持方面是有国家商务部的贴息,就是你出口额是多少的话会给你一个出口额,给你一定的贴息,这是国家方面的;然后山东省的话原先是有一个付外包,就是付外包资金,济南市也有这个。今年国家的贴息还是有,国家对员工招聘的这个招聘补助也是有的。软件园刚开始进来的时候,有免房租还有部分费用返还的这样一些政策性的支持。”
而济南高新区企业的优厚政策也陆续吸引着更多“金凤凰”来到济南。2013年7月,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在济南市高新区,这是一家中德共同出资组建的寿险公司。公司总精算师钱建军表示,作为公司的出资人和合伙人,德国人是极其谨慎的,不仅做了前期的调查,更是做了对未来的预估:
“他们最后选择山东这个地方,也是看中了山东这边的经济潜力和投资环境,包括山东本地的一个巨大的保险市场,而且山东今年在金融改革方面很多也都在落实当中。这个市场真的很大,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这家公司,你有技术,你有想法,你有你独特的打法,你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中找到一块生存之地。”
如钱建军所说,很多外资企业选中济南作为长期发展地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今年,内陆城市济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外商提供优惠政策,在促进外贸转型和发展方面,济南打造对外开放高端平台,实施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试点,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此外,为了突破内陆城市做外贸的瓶颈,济南引进“国际陆港”理念,打造并完善综合保税区运行机制,加快建设保税功能拓展区和配套产业区,推动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软件制造、现代物流等环节拓展。济南综合保税区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岩说,在打造保税区方面,济南虽起步较晚,但走得坚定。
“实事求是来说,去年(综保区)批准实施之后,围网之内才80家企业,数量不多。去年我们5.2平方公里(综保区)总的销售额达到了16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区的总额是8亿美元。它和上海、成都、重庆相比差距比较大。综合保税区有它的自身特点,在围网之内所有的税收一律全免,全靠政府投入。作为一级政府,投入多少,见不到一分钱的(直接)效益,但是它能拉动周边企业,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是一件好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我国沿海的城市是外贸企业开花结果的乐园,而如今的内陆城市济南,也日益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借助这条直通世界的“黄金通道”,更多的“山东制造”将走出国门,也让更多的“世界制造”走进山东,对产业发展和百姓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