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到今年,大连开发区铿锵有力地走过不平凡的30年,用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性思维绘就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发展蓝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五大”硕果,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开放引领作用凸显。依托金石滩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等十大产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功能区,引进了包括美国英特尔、德国大众等75家世界200强企业在内的总计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家外资企业入驻,累计利用外资260多亿美元、实现外资出口总额950多亿美元,成为了大连乃至辽宁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中心地带。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3亿元,全社会国定资产投资63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7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东北县首位,超过辽宁多数地级市水平,位居全国215个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现代产业加速集聚。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达到千亿级规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建设。以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等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加速聚集;以总部经济、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以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产品基地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构建。产值超亿元企业249家,其中超10亿企业42家、超百亿企业6家。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从1984年的3平方公里起步区发展成为今天的规划面积1039.8平方公里、建成区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人的新城区。凭借毗邻港口和专业码头的区位优势,实施了一大批道路、电力、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大连新机场选址在金州湾,形成了轻轨、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纵横交错的集疏运体系。
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建成了东北领先、国内一流的图书馆、大剧院、市民健身中心、滨海及山地公园,引进了12所大学和北京小学等基础教育名校,三级甲等盛京妇女儿童医院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1220元。
面临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大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徐长元表示,该开发区将本着“三个”坚持,即坚持开放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优化环境;努力打造“三地”,即:扶持条件最优惠、企业经营成本最低、集聚生产要素能力最强的政策洼地;审批流程最短、效率最快、信用最佳的服务高地;开放程度最高、国内外投资者最为关注、竞相前来投资兴业的投资宝地。
作者:左江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