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是未实现或待实施的未来,是超前睿智的“梦想”,贡献和失误均是历史性的。对城市规划而言,把握规律、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和高屋建瓴的视野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做到两者兼顾?
通过学习考察“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美国五个州主要城市及邻近城市的城市规划,市规划局结合十堰实际情况,形成了以科学理念为核心,突出“五个引领”的城市规划思路。
标杆定位引领
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为标杆,坚持超前、高端规划设计。目前,十堰已进入快速发展转型期,也是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期,超前规划、高端发展是十堰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紧扣“国际视野”、“天人合一”及“资源保护和平衡”三大关键词,坚持在理念上抢占制高点、寻求突破口成为十堰规划引领的主线。一是借鉴与创新结合。城市规划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借鉴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有助于十堰提高规划水准,实现超前规划和发展。二是抓好统筹结合。开放市场,勇于“借智”,坚持“大院大员”,完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规划设计。
空间引领
APA(美国规划师协会)对规划的定位是试图通过为现在和将来创造更加方便、公平、健康、有效、更具吸引力场所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个规划定位是以人为中心,通过规划,让百姓有更好机会选择在哪个地方生活、怎么样生活,真正建设人民幸福城市,实现永续发展。十堰是一座带状结构城市,有“百里车城”之称,现在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地图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十堰城区轮廓与以往大不相同,北向和东向发展迅速。北拓拥江发展的核心引擎就是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是多少代十堰人“逐水而居”梦想的实现,同时也是规划事业“碳平衡”理念的最大实践。“按照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要求,规划300平方公里生态滨江新区,可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5平方公里。”高玉成介绍,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城市设计和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建筑设计集团承担并完成。认真实施东拓、西进、南达、中优工程,其中东部以组合城市规划为发展方向,建设“白”、“六”、“武”、“丁”城市带;西部定位为高端制造中心和生态旅游中心;南部拟将316国道城区段南移打造天然氧吧。数据显示,通过空间转移、拓展、优化,十堰城区新增发展空间可达120平方公里以上。
产业引领
城市必须有强大的现代产业支撑,通过城市化引领产业化,针对传统产业由资金引领、现代产业由智力引领特点,以现代理念认识资源、机遇,放大资源优势。通过规划,挖掘资源,并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使资源优势转为竞争优势,使“黄金土地”产出“黄金效益”。通过东、中、西三大工业园区“哑铃”状规划布局,建设一大批工业园区,解决第二产业发展不够问题,推动城市快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办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统筹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承载力引领。城市承载力是实现以人为本,优化人居环境,吸纳智力的基础。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说到底是人才流智力流。城市承载力是吸纳人才流智力流的先决条件。市规划局在完善规划体系的同时,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城市未来安全发展,致力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为吸纳智力、壮大和发展产业奠定基础。
生态引领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且位于国家中西结合部,南北气候过渡带,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调节功能,建设生态示范区成为十堰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重点规划建设“两区两带多园”。“两区”即南部生态风景区,通过设置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专线、生态休憩道等办法,使赛武当——白马山成为天然氧吧;中北部之间以四方山、园岭山为主,打造巨型生态公园。“两带”即沿水风光带,重点打造汉江及五条河沿线风光带;沿路风光带,即沿高速公路、风景道路、主干道凡红线宽度在42米以上的道路,按绿化率≥45%布绿。“多园”即制定保护山体规划,按照组团式、“花簇”式布局,对城区160个山体进行保护,启动建设四方山、牛头山、百龙潭等景区,面积达6万亩。在城市建成区,通过“退二进三”,严格一公顷以下土地开发插建,降低容积率(居住≤2.8,商业≤4.2,安置、改造≤3.5)等办法增绿,最大限度增加休闲空间。此外,引入“碳平衡”理念,借鉴国外经验,按1立方米植物吸入1吨二氧化碳、呼出0.8吨氧气,1立方米水相当于200立方米以上植物,最大限度植绿、引水,优化城市环境。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