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主张。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无疑迎来了阔步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作为西部大通道和亚欧大通道的重要交会点,它将“承担使命,树立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新坐标”。
在丝绸之路起点如何开创辉煌,绘出美丽画卷,西安市委、市政府在深刻思考着。
一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安排部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全市各级部门、各区县开发区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求真务实,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合作。如今,西安以路为轴,以地为纸,以合作为画笔,一幅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美丽画卷已初显轮廓。
雄伟目标
打造丝路经济带“一高地六中心”
2100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交流通道,助推了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今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描绘出一幅连接欧亚、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30多亿人口,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蓝图,无疑给西安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对于中国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涉及西部地区产业、贸易、金融、旅游、交通等多个领域,为不沿海、不沿江的西部提供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循环,提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契机。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他表示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战略构想,遵循“五通”原则路径,立足地理区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等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发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作用,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重振丝路雄风,高标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市长董军表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西安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围绕新起点的目标定位,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增强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服务支撑作用,努力把西安打造成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战略支点城市,为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推动区域务实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西安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各项工作。
去年11月,《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出台,明确西安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的总体思路,就是充分发挥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科教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努力把西安建设成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一高地”就是进一步发挥欧亚经济论坛及综合园区的平台优势,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建设承载欧亚合作项目的国内重要基地,把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
“六中心”即把西安建设成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去年8月,外交部正式回函省外办,批复在西安浐灞生态区设立西安领事馆区。目前,西安市以西安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为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西安浐灞领事馆区建设,不久的将来领事馆区将更好地服务外国驻西安领事机构,进一步提升陕西、西安的国际影响力。
西安市编制完成了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规划,并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在积极力争列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规划中分阶段将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渭北工业区、西安现代纺织工业园纳入西安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产业园区,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和境外经济技术合作。
另外,西安市自贸区申请报告已经编制完成,将以西安综合保税区、高新综合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为基础,建立西安自由贸易园区。
文化先行
申遗成功助推丝路经济带建设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文化必将先行,承担起搭建各国各族人民沟通桥梁的重任。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西安,作为丝路的起点,再次登上世界舞台。位于西安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西安世界文化遗产由以前的仅有一个秦始皇陵增加为6个。
在丝路申遗的过程中,西安市委、市政府采取重点投入、重点管理、重点实施的方式加以保护。通过申遗不仅保护了遗址的完整性,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文物周边的环境,为西安市民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空间,增强了西安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为促进遗产地旅游业进步,增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反哺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尤其是起点西安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委、市政府就发挥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宣传沟通和桥梁纽带作用进行了具体安排。新版大型歌舞剧《张骞》在西安演出成功,目前正在筹备将其推出国门,赴丝路沿线国家和城市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演出。同时西安市其他文艺团体也迅速行动起来以不同艺术特色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文艺宣传先锋作用,如《天竺少女》《藏王与公主》《胡腾舞》等。
去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36.95亿元,增幅为27.3%。今年西安市将在申遗成功的基础上,开发丰富的文化遗产产业产品,重点培育和打造文化旅游、民俗文化等八大文化行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造力、竞争意识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有学者提出,加强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文化交流,是建构、巩固、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条件之一,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西安正在积极实践中。
全方位沟通
畅通对外合作交流通道
2013年9月3日,在习近平主席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见证下,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市长纳扎罗夫共同签署了《中国西安市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协议书》,双方明确将在经贸、旅游、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2013年11月29日上午,在李克强总理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理米尔济亚耶夫的见证下,市长董军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市长共同签署了《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双方明确将在经贸、旅游、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多年来,西安一直致力于畅通对外交流合作渠道,而去年9月份在西安召开的第五届欧亚经济论坛无疑将西安对外交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平台。
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外城市代表在西安共话交流合作新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成功举办。圆桌会上,西安发起并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城市加强合作协议书,发布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中外城市代表一致表示将要坚持世代友好、共创繁荣的原则,城市间相互支持,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促进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根据《西安宣言》,沿线各城市将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建立城市间共享的信息平台,促进城市间信息的有效传播,扩大城市的辐射力,增强各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已有交流沟通的大平台下,西安市商务局还积极筹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贸易促进活动。积极搭建和充分利用各种贸易平台,组织外贸企业进行贸易对接和洽谈,推介西安市商务环境和优势产品,帮助企业了解他国贸易政策,熟悉贸易环境。
市商务局以“西安走进中亚”为主题,组织策划系列交流合作活动。今年4月,西安市经贸代表团出访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期间举办了项目对接会等,推介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初步建立了联系机制。5月,西安市10余家企业参加“2014年第12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
今年9月,西安市将计划组团参加新疆乌鲁木齐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通过博览会搭建的平台,将进一步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国家经济交流与合作。
今年10月,西安市将举办石油产业“走进中亚”情况说明会,整合西安市石油仪器装备资源,组团出海,打造西安石油仪器的国际品牌,同时带动产品出口。
西安市还正在筹划建设“中亚·长安产业园”,鼓励、引导、支持西安市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贸易合作纲要》确定的10大领域、85个重点合作项目建设。目前市商贸局已经与中哈霍尔果斯经济合作中心哈方管理公司签署服务协议。
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也是加强交流的举措之一。西安市拟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设立西安商务代表处,旨在搜集中亚地区经贸情况的动态信息,研判西安与中亚地区在投资贸易、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形势,推介西安优势产业、产品、投资项目及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等。
陆空通道对接
构建物流交通大网络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西安市统筹推进航空港、保税区、公路港、铁路港建设,完成陆空网络,打造航空-铁路-公路无缝对接中转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西安是全国高速公路网的最大节点城市。目前36条国家高速公路中有5条穿过西安,已形成“一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确立了西安在全国高速公路网中东联西进、沟通南北的主枢纽地位。目前正在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争取上合高速公路第一阶段从圣彼得堡延伸到西安,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交通运输黄金通道。
2013年11月28日,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一声长鸣,满载着“陕西制造”的货车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沿陇海兰新线一路向西,穿越富饶的关中平原、美丽的新疆大草原,抵达哈萨克斯坦,这标志着西安通往中亚的物流大通道正式打通。
2013年11月29日,又一列西安至哈萨克斯坦热姆的整车货运班列从西安国际港务区驶出,这条专列被国家列入“中欧快线”。
目前,“长安号”班列已由原来的每月两班增加到每周一班,实现了常态化运行。“长安号”的常态化运行,进一步发挥了陕西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向西安乃至西部的流动和聚集,为陕西及周边地区提供一条面向中亚、中东欧等地的物流大通道。同时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也已向东与青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天津港,向西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开展了合作,铁路、公路与水路之间已经实现无缝对接。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起覆盖全国、联通欧亚之间的铁路、公路、水路、航路的交通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陆物流中心”、欧亚物流贸易中转枢纽港的功能,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大物流新格局,使“西安港”成为中国与欧亚各国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转站,为欧亚间的合作提供基础条件。
另外,一条条连接丝绸之路的空中纽带也已经架起。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开通通往曼谷、首尔、新加坡、莫斯科、吉隆坡、西雅图等12个国家及地区定期、包机航线22条,通航城市达到20个。
不久之后,国际航线建设将按照“港韩加密、丝路成线、周边成网、洲际突破”的发展目标,以“先经停、后直达”的方式,分步开通西安至中亚和欧美澳等洲际航点,着力开通至阿斯塔纳、塔什干、阿什哈巴德以及阿拉木图航线,打通向西开放的空中走廊。
发挥人才优势
搭建科技金融交流大平台
西安科教实力雄厚,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各类高等院校近百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万人,两院院士55人,人才资源十分丰富。西安有能力积极促进各国组织、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前来学习交流,西安将努力营造开放、多元、灵活、包容的环境,促进交流成果共享。
随着陕西西安与中亚各国的文化科技交流日益紧密,西安已逐渐成为中亚留学生热选地。据省教育厅统计,2013年有614名中亚学生在陕西高校留学,占全省外国留学生总数近十分之一,其中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人数最多。去年,陕西师范大学设立了全省第一个留学生企业奖学金,每年拿出10万元奖励该校就读的留学生,优先培养来自中亚地区的学生,以促进陕西和丝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西安还将积极争取建设上合组织大学中国(西安)校区,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留学生教育。开展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青少年交流互访活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穆斯林学生学习培训基地等文化教育平台。同时还以西安广播电视台为主体,加快编制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卫视频道申报方案,开通俄语频道。
西安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核心城市,必须首先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而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也就成为西安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市金融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先后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使国家金融政策在西安能够“接地气、出效益”。按照该《规划》,2020年,西安金融业增加值将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以上,西安将成为服务区域合作与发展,具有能源、科技、文化特色的金融中心。
据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亚是全球的能源中心之一,而西安市提出的打造能源金融中心的目标,正好能将自陕西一路往西直至中亚的能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实现共同联动发展。目前,市金融办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积极争取中省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西安市以能源、科技、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历史用一种巨大的力量,让今人的梦想有了最具价值的解释和支撑。当古代丝路的辉煌记忆成为世界遗产的同时,它也为西安描摹了一种可以达到的高度和可以拓展的空间。2000年后的西安,再次肩负起历史使命,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而努力奋斗。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