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哈尔滨,没有了冰城银装素裹的妖娆,多了一份绿树成荫的清爽。这里,有着东北人独特的豪爽气息,也不乏科技创新的活力。
“去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8756万件,同比增长20.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084件,同比增长49%。”在哈尔滨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于沐琳看来,去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近五成的增长值得一说。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哈尔滨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质量,企业能力再上台阶
“自2011年以来,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稳定在40%以上。”哈尔滨市科技局副局长孔宪一告诉记者,成绩的取得,来自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必须提到,哈尔滨市近年来开展的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和试点示范工程带来的成效。同时,哈尔滨还制定了《哈尔滨市专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了专利发展资金,专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为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据了解,近年来,哈尔滨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支出46.3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52.2%,其中,通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企业投入研发资金15.1亿元,同比增长了88.7%。与此同时,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政府支出专项资金2160万元,重点支持了“哈尔滨市铝镁合金添加剂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企业研发机构。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总数达到107家;新增企业研发机构30家,总数达到272家。“由于我们的不断努力,哈尔滨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站上了新的台阶。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5.8%和8.7%,高于全市的5.7%和3.4%。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总数达到391家。”孔宪一表示。
搭平台,产业发展落到实处
“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谈及产业发展,于沐琳高兴地说,近年来哈尔滨市围绕产业链部署的创新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机器人装备、蓝宝石-LED等16个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中,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链。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市还组织实施了83项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在超超临界褐煤锅炉、酸轧联合机组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上实现了新的突破;重点支持了国产化第三代核电装备、新型高效LED照明灯具等2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项目。
在提升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哈尔滨市围绕加快4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增添新的动力。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哈尔滨市以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为重要抓手,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牵头组织落实好《哈尔滨市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实施20项生物产业重大项目;以“智慧城市”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培育和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推进科技园区建设方面,哈尔滨市以国家级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示范园区为重点,在创新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重点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创新链构建、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大对机器人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的支持力度。
“科技不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对哈尔滨来说,既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支撑黑龙江这条巨龙腾飞,又要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为哈尔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于沐琳表示。
作者:李群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