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按语:2014年2月,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协会(NASSCOM)发布了《印度IT-BPM产业发展回顾2014》。现将摘要部分编译成文。在全球经济持续动荡和多种因素导致国内实际需求放缓的严苛条件下,印度IT-BPM产业再度显示了其强大韧性和蓬勃生命力,产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8.8%,已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商业存在,国内二三级城市中形成99个经济产业特区。但是,印度IT-BPM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失衡、国际保护主义和竞争加剧、本土需求放缓、汇率波动、工资上涨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例如,本土需求增长一度被作为抵消国际市场低迷的新生力量,但本年度已滑落至最近12年的最低点,因汇率因素影响,换算为美元甚至是负增长,在外部需求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对未来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生活中最大的荣耀不是从不失败,而是每次跌倒后都能爬起来”——纳尔逊·曼德拉
2014年5月26日,莫迪就任印度新总理,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莫迪作为出身低种姓、凭经济实绩取胜的强势领导人,能否真正建立发展型政府,重续古吉拉特邦的辉煌,带领全印走出经济迷局?对印度IT-BPM产业未来发展会产生何等影响?若能稳定国内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必然会为产业未来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注入新活力。我们拭目以待。
过去五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技术争夺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持续动荡,另一方面,客户预期和要求发生剧变。强调“任务第一,绝不接受失败”的勇士精神从身体武装到灵魂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周围的世界处于快速变革中,社会经济、商业和科技发展趋势展示了一个正在改变的商业蓝图,并创造了重要机遇。边界正在迅速消失,对同一消费群体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个竞争极为激烈的世界中的优胜者越来越多的由其走向数字世界的能力来界定,即那些能够把数据充分转化为新颖的、敏感的、快捷的、富有创造力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客户、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需求正日益趋同,从而产生新动力;并且,在当今商业环境下,波动已成常态。
技术将推动业务转型,决定服务器客户端如何与顾客交流、交付服务的速度、创新能力、经营灵活性及可靠性。技术提供者的水平越来越多地通过其帮助客户创建数字化企业的能力来衡量。技术自身已经从硬件过渡到企业软件再到SMAC(社交、移动、数据分析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与此同时,它已成为这个多设备连接世界中各行业的组成部分。在认知计算的世界里,技术基于历史数据和偏好为人类做决策,智能机、认知计算和物联网缩小了人机之间的鸿沟,创造了激动人心的新应用。因而,技术正在从改善效率的促进者向客户端、收入和业务价值驱动者转移。服务商寻求新路径以获取客户影响力,当企业广泛接受之后,开始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因此,日益增多的商业智能和市场自动化将从大企业转移到中小企业群体。
由于个体业主、市场总监、中小企业、新兴地理和垂直部门等客户图景快速变革的驱动——正是这些部门不断采纳IT技术,2013年,全球IT支出增长了4.5%。在大型捆绑合同的支持下,总体全球外包市场增长了8.5%。考虑到混乱不堪的环境,企业努力界定战略路线图,与2012年相比,M&A活动减少了12%,新建离岸交付中心的数量减少了50%。
印度表现
鉴于过去一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没有什么比印度IT-BPM产业更富有战斗精神。2014财年,印度整体产业收入达1180亿美元,比2013年财年增长8.8%;提供直接就业超过310万人,包括女性雇员100多万人,促进间接就业1000万人;作为国家GDP的组成部分,该部门收入从1998财年的1.2%增长到2014年的8.1%以上;是第一大出口创汇部门、服务出口部门、吸收PE/VC部门;跨国并购额占到全印跨国并购的25%;拥有高达60-70%的净增值率;进一步向更广泛地区扩散,目前已在二三级城市中形成99个IT产业经济特区。
2014财年,IT-BPM出口超过860亿美元,增长13%,是推动产业增长的首要引擎。全球外包市场增长了110-120亿美元,印度占有增量的90%,在这个过程中,其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52%增长到2013年的55%。随着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美国和欧洲可自由支配支出和需求增长有助于促进出口。与此同时,除了满足需求,产业为顾客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已成为促进增长的关键因素。除了以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为核心的服务提供,围绕突破性技术的解决方案组合例如SMAC、人工智能、平台、嵌入式系统等等,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2014财年,美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地理市场,占62%左右,同时,来自欧洲的需求复苏成为亮点,约增长14%。BFSI(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仍是最大的垂直部门,占产业出口的41%以上;不过,预计新兴垂直部门例如零售、卫生保健、公用基础设施等将增长更快。
2014财年,IT服务部门是增长最快的部门,增长率为14.3%,带动出口520亿美元,除了传统服务,还受到协作、沟通、商业智能项目以及SMAC集成服务的驱动。如今BPM(业务流程管理)出口可能只有200亿美元——基于服务和分析的云/BPaaS(业务流程即服务)导致传统服务部门的战略转移,增加了对非线性增长、平台和分析的关注,这一领域的新增雇员已达到2009年的1.2倍。
2014财年,Er&D(工程研究与设计)出口增长11.1%,这一增长是在特定领域解决方案的驱动下实现的,特定领域解决方案聚焦于整合、定制化、效率和本土化;M2M(机器对机器)技术创造了新机会。
2014财年,软件出口将增长8.8%,达到17亿美元。凭借3000多家公司,印度成为生产新型软件产品的热土,这种软件产品带有SMAC功能及支持性生态系统并创造出成功范例。
2014财年,估计国内收入为19100亿卢比,增长9.7%,在最近12年中增速最低。若以美元计,合32亿美元,比2013年财年降低1.2%,反映了汇率波动的结果。在实际需求的增速放缓,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卢比动荡以及印度大选产生不确定性,从而延迟客户采购决策进而影响到IT支出有关。硬件收入增长9.2%,是由存储和移动计算设备需求驱动而带来的。IT服务增长9.7%,很大程度上因大企业表现出谨慎的消费模式而有所放缓;增长主要受到BFSI、电信、州政府技术升级和合规管理信息系统投资推动。BPM服务增长达到11.9%,是部分客户恢复外包业务流程的结果,特别是那些来自BFSI、汽车和零售部门的客户。由于来自特定垂直部门和基于SMAC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软件产品增长9.5%。随着云计算的临近,下一个巨大机会属于印度4700万中小企业——当其谋求加速增长,能够快速弥补技术鸿沟,提升竞争力。
印度的价值主张
25年的外包发展史将印度由一个IT产业服务商转变为一个合作者,拥有跨服务部门设计最佳实践从而帮助客户实现重要收入增长、改善业务和经营业绩的专业知识。印度持续在全球外包版图中保持领导地位,强化其独特优势,因为全世界唯有在这个国家,你可以做到一切。印度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外包市场中占有统治地位的关键是产业发展从未停滞的事实——持续发展其服务提供及其附加能力,更新其业务模式,严格控制操作参数,从而确保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和股东回报率。因此,印度已成为全球技术产业中心,拥有全球跨国公司员工总人数的40-50%,本国IT-BPM产业的70-80%,和所有技术研发公司的20-30%——这些技术研发公司遍布全国。从而印度成为全球外包中心,在开发最新商业实践和帮助客户采纳新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其他新兴经济体目的地作为辐条配合印度的工作。
印度服务提供商的图景高度多样化——由16000家企业组成。独有的多样性为组织和服务商选择大小、模式和合作关系提供了足够机会。独特的多样化生态为机构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了足够空间,得以选择其期望规模、模式和合作伙伴。此外,印度是孕育开创型企业的理想港湾,这类企业主要聚焦于高增长领域例如电子商务和SMAC和特定垂直部门解决方案,从而开辟新市场和驱动创新。灵活的、随机性的开创型企业生态系统也影响到了大型企业——出于灵活性考量,促使较大的IT企业进行重组和授权事业部更多决策能力,同时,为了促进创新,为满足的需求又促使他们与其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印度继续引领成本竞争力。平板入门级的薪酬,扁平的雇员金字塔,二/三层级服务交付;备选人才库和快速的职业发展帮助印度比外包来源地便宜7到8成,比最近的低成本外包国家便宜30%。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本供应地之一——2014财年,拥有530万毕业生;世界第二大英语国家;大型多元文化和拥有远大抱负的工人为客户提供了足够的多样化功能和足够灵活性。严格的客户导向确保对所有业务的100%覆盖率;创建以IP为核心和审慎的方法而非以能力为中心;创造性促进客户业务转型,改善用户体验。
借助于在78个国家拥有的600多家离岸交付中心以及在安全(物理与信息)最佳实践中的领导地位,印度已充分展示了其可扩展性和安全理念。除了为本土市场创建解决方案,还容许客户接近顾客,降低业务风险。印度的生态系统一直是支持性的,迅速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技术交付服务的地点已超过50家。
前方之路
纵观2013年,印度IT-BPM产业全心全意拥抱不断变化的商业范式,并改变了商业模式,以走上未来增长之路。印度本身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拥有9000万电信用户和2000万上网人群,以及一个指数级增长的电子商务行业。2014年,由于全球技术支出有望增加,国内政治环境、商品价格和通胀回归稳定,注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度。预期印度大选将为该国的IT投资注入强心剂。
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帮助没有为数字化做好准备的CIO们走向数字化;数字化顾客重新定义业务、改善预期以及要求更高水平的满意度;将技术支出聚焦于提升顾客体验。考虑到数字中断的增多,技术决策方面的业务支出只会增加。一方面提供商会为成本与经营效率做出预期,一方面,顾客日益需要服务和技术来帮助理解和获取新顾客。预计到2020年,与SMAC有关的数字化企业需求市场将达到2250亿美元。
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实现175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和500亿美元的国内收入,与SMAC有关的力量将驱动变革并带来新机遇。2015财年,预计产业出口将增长13-15%,国内市场收入有望恢复到大选前的状态,增长9-12%。
物联网、智能电网、混合动力和个人云、软件定义网络和存储、3D打印以及多渠道消费者连接将推动关键客户的投资。新型服务产品的勃兴,从全球化向全球地方化模式的转移,差异化定价机制的出现和接受、对人才质量的关注而非数量以及转型外包(价值、技术、创新和成本)将驱动客户支出。企业家精神仍将持续推动创新、激发对国家发展的想象及吸引资金。与此同时,围绕保护主义、竞争加剧、汇率波动、工资上涨以及客户信心的反复无常需要利益相关者采取集体行动。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