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六安:“两化融合”托举工业升级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8:40:59
点击: 1238

  近年来,六安市把“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积极引导,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4家,累计建成“数字企业”、“智慧企业”900户。1至5月份,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6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9年的32%提高到2013年的41%。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带动了六安工业由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由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变,信息化对工业企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不断攀升。

  政策扶持“融合” 优化发展环境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六安市已出台《六安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年)》,并拟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见》,建立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和商务等部门参加的“两化”融合联席会议制度,确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措施;各级经济和信息化委分别设立信息化科室,专配人员从事信息化推进工作;围绕经济转型发展,以产业优化升级为核心、以平台运用和示范项目为抓手,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引导,提升企业融合动力,努力做到政策向“两化融合”倾斜、精力向“两化融合”集中、资源向“两化融合”汇集,全力营造“两化融合”推进氛围。

  产业引领“融合” 培育产业支撑

  据悉,六安市坚持以采矿业金、汽车及零部件、装备机械制造、轻工纺织、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进信息化与优势特色产业的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环节的应用,谋划了100多个高成长科技创新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以壮大规模、做强特色、提升水平为目标,以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节点,加快创建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为打造全市工业升级版注入了新活力。到2017年,将力争创建4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两家国家级示范区;培育50户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0户省级示范企业、2-3户国家级示范企业,建成15家“智慧园区”、500家“智慧企业”,“数字六安 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建立。

  搭建“融合”平台 促企“智慧”发展

  搭建“智慧”平台。六安市广泛开展“智慧企业”建设活动,依托当前成熟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在广大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中积极引入社会化建设理念,推进“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信息化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电信运营商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出台建设活动方案、召开建设活动联席会、调研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开展各类推广巡展会等一系列措施,重点打造基础通信、营销服务信息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3大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购买、系统租赁、服务外包、功能定制等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资金、缺人才、缺经验的“三缺”矛盾,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轨道。今年上半年共梳理目标客户300家,开展宣传推介会6次,建成智慧企业92家。其次是深入开展“智慧园区”建设活动,针对我市开发区现状,市经信委与电信公司联合打造的“智慧园区”建设,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是实现企业、产业、园区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聚焦省级以上重点开发区,以“政府引导,电信支撑、资源聚合、集约推进、无缝平移”为原则,依托六安电信在网络、技术、服务等方面资源优势,建设“园区资源平台”和“中小企业云服务”两大平台,推进“智慧光网”、“智慧企业”、“智慧服务”3大建设工程,提升园区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助力园区管理部门、企业、从业人员良性互动,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市创建15个“智慧园区”,今年将建成5个“智慧园区”。今年上半年,六安电信与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寨县经济开发区和霍山县经济开发区等园区联合开展了行业秀、专项交流会(如呼叫中心交流会)、现场参观体验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活动,扎实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活动。其中,市开发区索伊电器等企业建设了内部OA门户、员工一卡通系统和呼叫中心;金寨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的光纤网络已普遍升级到20M以上,整个园区已经构建了一张全方位、无缝的高速无线网,同时已有近20家企业实施了综合办公、销售管家等信息化应用项目,实现了企业日常移动化、无纸化办公和员工日常考勤、定位、销售过程管控;霍山野岭集团建设了销售管家管理平台,使得公司可以对旗下500多销售员工及各销售网点的情况及时管控,解决了其在销售终端环节信息孤岛和销售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问题。

  搭建“移动服务”平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六安移动公司联合搭建的小微企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是为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一个集移动OA手机办公、政务短信、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于一身的电子政务平台。以该平台为基础,指导中小微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协助制定满足自身需求、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实施方案。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应用量身定制的“防伪防串货系统”,对每件单品的物流信息进行追踪,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实现了对迎驾贡酒的快捷管理、品质监控和销售控制。

  搭建“产学研”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发挥皖西学院等高校的技术输出作用,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推动信息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博微长安电子通过与高校技术合作,研发的“电子装备大型构件焊接机器人生产线”项目,将创新成果产业化,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焊接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研发智能化水平。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六安市积极推进销售渠道网络化,通过专家培训、经验交流、行业或企业协调和系统服务商推介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搭建企业与淘宝网、天猫网、安徽名优特产网、中国制造网、中华民营企业经贸网等网站合作平台,开展对外宣传营销,推动了企业从传统营销到电子商务营销的转变,形成多方位立体式的营销模式,全市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得到快速拓展。浩缘朋制衣采用网上直销方式,2014上半年网络销售额达2000万元;舒城三乐童车在淘宝、天猫都有相应的网店,上半年网络销售达4000万元,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一隆羽绒、源牌集团、徽六瓜片等企业也都相继开拓了产品网络营销新路径。

  示范带动“融合” 全面提档升级

  我市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重点实施装备智能化提升、产品升级和研发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两化融合支撑4大示范工程,并精选50户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及高成长型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今年将推动实施“双十工程”,力争全年培育10个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0个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使企业信息技术融合渗透、集成应用得到显著提升,加快实现了企业、产业、园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在采矿冶金、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典型企业中,企业资源计划(ERP)、研发管理系统(PLM)和供应链管理(SCM)应用普及率均超50%以上。江淮电机通过应用ERP、SCM、CRM等信息化系统,实现了财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检测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加工数控化;舒城快乐蜂食品利用NS系统,实现了对50多家跨国子公司的采购、生产、仓管、配送、销售等环节的生产销售一体化。目前,该市已培育出迎驾集团、博微长安电子、星瑞齿轮、三乐童车、舒城诚信包装、天业集团、世林照明、江淮电机、金安矿业、恒源机械、应流集团、长江精工、云天米业、华安达集团等14家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一大批中小企业在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基础指标大幅度提高。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