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盘锦:高擎城市精神旗帜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8:41:08
点击: 1207

  从理性层面来看,城市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城市精神的不同。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展示城市形象、构筑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回顾盘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每次对于城市精神的讨论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过程,都会引发新一轮的改革创新,推动土地经营、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步入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历史新阶段,盘锦在转型发展的实践中,沉淀并熔铸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内核的城市精神,成为推动城市前行的实质力量,为全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树立了文化路标。

  创业是贯穿城市发展的主线。无论是辽河油田的大会战还是盘锦市的开发建设,创业始终是高扬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的一面旗帜。盘锦人民正是凭着当年的辽河会战精神、农垦拓荒牛精神和近年来形成的辽东湾精神,艰苦创业,默默耕耘,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托起了一座现代化石化城和沿海开放城市,开启了建设滨海新盘锦的创业新征程。在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历史新时期,全市把传承下来的创业精神发扬光大,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项目建设牵动产业发展,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增活力,以转变发展方式提质量增效益,持之以恒地向上争、对外招、拼命干,经济发展走过了拐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跃居全省前列,总量位次前移。

  为了加快城市转型,全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城市“二次创业”的重要载体,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项目建设的政策,全力进行软环境建设。“四个一批”项目推进工程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中国兵器石化产业园项目、台湾长春石化基地项目、上海绿地城市综合体项目、香港东方银座中心城项目等动辄投资上百亿的项目纷纷入驻盘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总额逐年攀升。与此同时,由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全民创业也拉开了帷幕。全市出台了《盘锦市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政策规定,加强了软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创业发展资金、小额创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积极降低创业门槛,搭建创业平台,重奖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促使土地、资金和人才逐渐流向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转型。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发展新思路的提出,使盘锦打开了开放的新天地,步入了发展的新境界。全市跳出盘锦思考盘锦、谋划盘锦,高起点、宽视野谋划形成了“一核、一带、一轴、多点”发展布局和V字形开放格局,盘锦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主轴城市,辽东湾新区成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沿海开发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空间上的转型引领全市对外开放跃上新高度,湿地旅游周、石油装备与稠油技术博览会走上世界舞台,招商引资引智成为全市发展的最强音,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新体制新机制逐步建立,民营经济长足发展。全市始终坚持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开放牵动之路,不断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使创业创新创优在全市蔚成风气。2011年,全市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大力简政放权,连续下放了130多项市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各县区、经济区和园区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创新了考评机制,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考评体系,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创业氛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以发行债券、BT、BOT等市场化融资方式缓解资金瓶颈,创新了融资体系;制定出台了对外开放、工业化和工业新型化、人才引进和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措施,打造全新的政策洼地,使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创优是城市发展的保障和要求。岗位创优、单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的全面铺开,使全市各项工作有了更新的推进和变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县区经济总量近三年翻了一番,城镇化率接近70%;盘锦在全省率先实现屯屯通有线电视、村村建成文体广场、村村通油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新建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强化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盘锦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全市实施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平房区和棚户区、弃管小区和小街小巷、农村贫困户土危房改造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标准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省最低,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新农保工作;公共交通实现两县三区联网;义务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信访目标考核连续多年全省第一,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这一系列的成绩单使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呼之欲出。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步入发展新阶段的盘锦开始将城市精神的塑造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在“三创”精神的指引下,全市形成了万众一心谋发展促转型的强大气势,奋力实现了向海发展的新跨越和全面转型的新突破。

作者:吕红丽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