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印度的姑娘们可能很难再买到小米手机,送给自己的小姐妹了。
因为爱立信挥起了专利大棒,砸向了在印度市场一路狂奔的小米。
12月11日,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了爱立信的标准核心专利组合(SEP),并下发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
“小米公司获益于我们巨额的研发投入而拒绝为我们的技术支付合理的许可费用,这是不公平的。”爱立信在发给的回应中称。
小米并不是第一个在海外吃“禁令”的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记者表示,海关禁令从欧美蔓延到印度,中国手机已经开始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专利风险,如果说之前在中国及亚非拉市场还相安无事,现在大环境可能已经改变。
专利纠纷持续三年
按照爱立信方面的说法,爱立信与小米的专利纠纷发生在三年多前。
爱立信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3年多,爱立信一直尝试与小米公司就其符合GSM、EDGE和UMTS/WCDMA标准的产品的专利许可授权事宜开展诚恳的对话。然而,小米始终拒绝在公平、合理和非歧视(FRAND)。
原则的基础之上,就获得爱立信的知识产权使用许可一事,以任何方式回应。爱立信称,自己万不得已,只能采取法律行动。目前法律程序正在进行中。
对此,小米方面对本报回应,“公司尚未接到德里高等法院的官方通知,我们的法律团队正在对此进行评估。”
小米在印度的负责人马努·贾因(ManuJain)也对媒体表示,尚未收到法庭或爱立信方面的官方通知。小米将遵从当地所有的法律,并就与爱立信和解持开放态度。
此次纠纷前,小米在印度市场本是顺风顺水。
由于美国市场是苹果和三星的天下,因此,对于畅想全球第一的雷军来说,印度市场作为小米在中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小米手机在印度主要由当地电商平台Flipkart负责。今年9月,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曾发布公告,与小米公司和Flipkart公司签订协议,三方就小米手机在印度地区的销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可达2亿美元。
而小米在印度市场的表现也不负重望,轻松再现了在中国市场“秒杀”的火爆场景。
今年7月22日,小米在印度第一次网络销售,一周内收到10万次预约,开卖39分钟小米3智能手机脱销。8月6日,小米印度宣布2秒售罄15000部小米3;8月12日,20000部小米3于2.4秒内售罄。今年10月,在小米进入印度市场还不到4个月,销量已突破50万部。
甚至有印度网友在Facebook上调侃:“买不到小米3给我的妹妹们做礼物了,因为我的妹妹比印度市场的小米3还要多。”
小米全球印度副总裁雨果·巴拉由此预计,小米在印度市场增长有望超越中国。
小米的专利心结
但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悬在小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今年10月的WSJDLive会议上,小米的知识产权问题被主持人当作重点之一来提问。也有小米的竞争对手认为,小米扩张到美国和欧洲可能会面临大量专利侵权的官司。
不过,巴拉表示,小米在中国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国外也购买了很多授权。诉讼风险对小米国际化扩张的市场决策方面“不是决定因素”。
关于专利问题,小米已经警醒并采取行动。小米成立一年开始申请专利,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到,在国内,小米公司最早的专利申请为“一种添加联系人信息的方法”,申请日为2010年12月27日。
记者用小米科技检索发现,小米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546项,其中发明公布1443件,实用新型专利31件,发明授权12项,外观设计72件。
除了申请专利外,今年4月,小米、金山、TCL等在中关村发起设立中国首只专利运营基金,预计募集3亿。一期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汇聚专利资产,希望5年储备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对于此次专利纠纷,王艳辉认为,退缩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小米首先应该主动应诉,对印度德里法院的禁令提出申诉。其次,积极与爱立信等专利拥有者协商,先解决手机禁令问题。同时向政府部门反映,维护合法权益。
从相关信息来看,小米此次面临的专利纠纷与爱立信状告印度本土手机制造商MicroMax、Gionee以及Intex的情况类似。
王艳辉说,德里高等法院曾要求MicroMax拿出手机售价的1%,作为专利授权费交予爱立信,此后MicroMax向印度政府申诉1%的专利费太高,小米也应当向国家主管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专利风险在蔓延
小米并不是第一个在海外遭“禁令”的公司。这几年,从东南亚到欧美,对中国手机厂商“虎视眈眈”想要拿起专利大棒的企业并不少。
早在2010年,深圳一家叫做“基伍”的手机厂商就遭遇了爱立信等厂商发起的诉讼战。
这场诉讼战的背景正值基伍冲进全球出货量前十之际。
当年,基伍的销售量排名全球手机品牌中第九位,出货量达到3500万部,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在印度市场占有率一度达21%,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并拥有13%市场占有率的诺基亚。
但好景不长,来自爱立信和诺基亚的一纸诉讼,令基伍猝不及防。
张文学董事长对本报回忆,2010年12月,两家巨头起诉基伍侵犯其所持有的底层专利,仅聘请律师团就耗资数千万元。尽管此后基伍未输掉一场官司,但由于产品被扣留作为证据,导致其2011年出货量减少到了2500万部。
正是这次挫折,令基伍掌门张文学明白,如果不在专利上加大投资,将会在海外市场处于“任人宰割”的位置。
有业内人士评论,在打印机、移动通信、LED等应用技术领域,西方大型企业手中集中了大量芯片、底层协议、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基础专利权。它们擅长用基础专利攻击新兴企业,用临时禁令、永久禁令等把新兴品牌赶出市场。
“印度和俄罗斯是海外新兴市场的代表,但是这些市场依赖的可能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与当地政府以及渠道商之间的深层次关系。”IDC手机分析师闫占孟告诉记者,尽管这样,专利等问题仍需要解决。
“长远来看一家致力于进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品牌,专利这道坎是必须要迈过的,专利不够可以购买,一个专业的专利运作团队是必需的,否则市场空间会受到局限。”王艳辉对记者说。
作者:刘佳 李娜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