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来自中国移动的消息,12月7日上午,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发现网内以相册分享为伪装的恶意软件传播短信,诱骗用户安装软件后向其通讯录中联系人再次发送垃圾链接,从而快速扩散。通过对全网实施拦截和封堵,目前此恶意软件已得到有效遏制。这再一次预警我们,移动互联网并不安全。
在移动互联网下,最为珍贵的资源已经和互联网大不一样。如果说在互联网状态下,最为值钱的是用户的各种账号和密码,那移动互联网中最为宝贵的已经变成了通讯录与位置信息。
通讯录被各路豪杰盯上已多时
我们只要稍微留意,那些大大小小的APP在安装的时候几乎都要求取得通讯录与位置服务权限,这些信息实际上与APP所提供的父母风马牛不相及,只是为了他们所谓的商业模式。说的简单点,只是为了借助这些信息来赚钱,从而完成其后向付费的互联网思维。
苹果特别看重这两项服务,一个是在后台孜孜不倦在保存着用户的行动轨迹位置信息,另一方面通过icloud将用户的行为数据保留起来。
当然,盯上通讯录的绝不仅仅是苹果,行业里各种企业都将其视为珍宝,也包括营销高手、黑客与病毒。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的萌芽期,通讯录的安全问题就显露出来。假借央视非常6+1的中奖信息泛滥成灾就差点要了飞信的命。
通讯录将成互联网商家必争之地
通讯录是强关系,如果掌握了用户的通讯录,就等于是把握了用户的关系网,简单的应用可以是借助关系网来传播产品及品牌信息,复杂一点的可以通过通讯录的称呼及标注、分组等掌握用户的亲朋好友信息实施针对性的推销或诈骗,如果再高级一点,结合位置信息和通讯录沟通记录掌控用户本人,将用户所有的活动都一览无余。
通讯录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和第一入口。自从移动电话普及以来,通讯录就成为了重要标准。甚至有专家总结过手机最基本的两个属性,一个是能打电话,一个是能存号码。在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博弈中,通讯录在促成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全面替代中功不可没。我们是一个沟通无边界的时代,也是一个朋友太多的世界,如果没有通讯录,我们就无法方便的记忆信息和找到他人。
毫无疑问,下一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争夺将围绕通讯录和位置服务来进行,但是,位置服务将是核心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最后达成妥协和形成行业规范的可能性极大,而通讯录将决定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未来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地位。
强征通讯录都是绑架用户
微信的成功就是通讯录效应的最好体现和最好实践。在微信中,每个联系人不再是毫无表情的文字,而是可以随时更换的头像,而微信更是在通讯录的圈子里强力推广,达到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
不过,微信限于功能,也因为政策,并没有彻底打通最后一步,也就是直接抢占用户手机的通讯录。这一使命交给了独立运作的微信电话本,打着免费电话名义的电话本却要强行的替换掉用户的短信与拨号系统,可见其免费电话是噱头,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绑定用户从而在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面前站稳脚跟。
当然,微信之所以在电话本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出此下策,也完全是运营商逼迫的结果。中国移动年初就宣布将在年底开通融合通信,并上马VoLTE,也就是要从底层将短信彩信等升级为运营商完全控制的新通信,用户将不再用单独安装软件就能享受到类微信的服务,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用户使用上的哪怕一点点改变。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新浪在运营微博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能够采取措施强征通讯录,温和的调用方式没有让用户形成对微博的高黏性,直接造成了后期微博用户的活跃度保持出现问题。假设,如果微博在最火红的时候能够强制或高吸引用户将通讯录与微博粉丝或关注进行链接,那现在的情况会截然不同。
如果微信的电话本强制让用户缴械是错误的,那更麻烦的是连中国移动的和通讯录也开始效仿,看来这个要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类似应用的统一做法。
我的通讯录,我做主!
通讯录作为个人隐私的核心内容,其主动权应该牢牢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不管是谁,都不应该强制要求用户将通讯录数据和盘托出,更不应该强制要求用户将现有的通讯录应用替换掉。事实上,很多微信电话本用户在享受了一下所谓的免费通话之后就已经将自己的隐私呈上去了。
每一个用户都应该对类似的强制行为说:不!用户要对自己的手机通讯录进行适当的保密设置,不要采取亲密的称呼来命名,减少或模糊分组,不要安装来路不明的需要读取通讯录的APP应用,也要对来自通讯录好友的信息多留个心眼。
每一个掌握了用户通讯录的应用和企业都应该充分负起保守隐私的责任,国家对于泄露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打击,更应该保证用户在被读取通讯录时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任何粗暴的强制用户改变默认系统的通讯录都是在耍流氓!
作者:马继华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