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主持小米内容投资后花的第一笔钱,让小米和阿里巴巴、百度两家公司站在了一起。
不久前爆料称,小米引入陈彤负责电视和盒子内容投资后,第一笔钱将会投资给同属国内在线视频第一阵营的两家公司——爱奇艺和优酷土豆。根据一财的报道,小米将对爱奇艺投资3亿美元,目前的全资股东百度同时会追加同一量级的投资;投资爱奇艺的同时,小米还将在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优酷土豆的股票,金额在千万美元级别。有消息显示,这两笔交易很有可能最早在今天就会被正式公布。
缺少自有版权内容,牌照合作方又被广电总局警告整顿,小米在客厅战略中摔的跟头比它的同伴们都惨。显然,能够同时投资爱奇艺和优酷土豆两家顶级的互联网视频公司并获得其视频播放权,对丰富小米电视和盒子的内容源来说有着直接好处:眼看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本跟视频网站们一起烧版权、独播和自制,入股的方式确实是补上小米内容短板的一条捷径。
但这件事对小米的好处远不止如此,它还直接把小米拉进了百度和阿里巴巴两家巨头的阵营当中。爱奇艺目前仍是百度的全资子公司,而阿里巴巴在优酷土豆集团中也有16.5%的股份——最近2年时间来,巨头们这类对垂直领域公司的战略投资和兼并,已经变成了它们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互相之间进行派系斗争最惯常的方式;入股爱奇艺和优酷土豆这两家“百度系”和“阿里系”公司,意味着小米与百度和阿里巴巴各自的派系分别有了交集——这往往可以被视为某种意义上的“盟友关系”。
如果细细数来,你还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实:这一次的入股和结盟并非个例,小米一直以来都游走在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间,要么共同入股一家第二或是第三梯队的小型互联网公司,要么直接在产品和运营层面上与之合作。
比如,几家小米或是雷军旗下相关机构参投的公司,股东中也出现了BAT的身影:上个月,小米曾和百度一起,通过各自旗下的两家关联公司投资了影视制作公司华策影视;2个月前,小米入股了手机优化工具LBE安全大师,而腾讯和阿里巴巴早已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再往前数,猎豹移动,这家公司同时有着小米、金山、百度和腾讯等几支来自不同势力的股东。再加上这次对爱奇艺和优酷土豆的同时投资,小米看起来深谙此道。
小米与巨头间的盟友关系当然不止停留在共为同一家公司股东的层面,在运营细节层面的商务合作上,小米也是巨头们旗下平台的“常客”。就在昨天,小米刚刚在2014年天猫双十一网购节完成了15.6亿元的交易额,成为了手机销量、网络设备销量、电视单品单店销量等7个门类的销售额第一,刷新了它自己去年在天猫双十一上5.5亿元的销售记录。而且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来,小米先后联合过微博、百度贴吧、QQ空间、微信和天猫等巨头旗下的各类社交和电商平台,采取首发或促销的方式为自己导流,出售手机。
估值达到400亿美元以上,超过大多数老牌手机厂商跻身智能手机品牌全球第3位,去年营收超过270亿元人民币——如果从估值、收入和它在所在行业当中的位置来看,小米已经成为了事实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公司之一。而如果从互联网“大兼并”和巨头们的“派系斗争”视角来看,小米作为最新崛起的一极,正在山头林立的割据状态中寻摸索着自己的位置:对待部分初创公司,小米的做法是重走腾讯的老路,遏制初创公司做大,或是收编另一些公司到自己的生态中来,用极低的价格换取相对而言不少的股份;对待BAT这样的巨头,小米又换上一副广结善缘的面貌,利用跟投和合作运营的手法换取与巨头的盟友关系,身段灵活。
而且你能明显地看到小米与BAT三者间的不同: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者已经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形成了自己的战略版图(你或许可以把百度排除在外,但这不是重点),在视频、社交、O2O、电商等核心垂直领域培植自己的势力,微博、京东、UC、高德、搜狗、大众点评、58同城、优酷土豆、91无线等位于第二、三梯队的变量都被巨头们通过注资或是收购的方式划拨到了自己的领地之内,互相之间割据撕裂,几乎没有产生交集和合作的空间存在。这三家公司很少像小米这样左右逢源,主动寻找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性;你在中国互联网界也找不到一家公司通过这样的手法与界限分明的BAT三方发生交集,甚至同时结成盟友关系。
从这个层面上看,在“大兼并”运动接近尾声、我们此前预言过的变量们都悉数被收编到各个派系中去之后,小米已经变成了中国互联网界最大的变量——它的体量、影响力和发展速度已经让人可以把它与BAT三者等量齐观,但这种看似与对方合作,实则游离于巨头派系之外的结盟方式,又让BAT谁都无法像控制参股公司那样对小米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力。
在公司规模上已经成为BAT之外第四极的小米,难道真的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版图,建立自己的派系吗?我看未必。实际上,我更愿意把小米在BAT之间寻找平衡、成为最大变量的原因归结于它如今正在经历的几个现实困境:
其一,无论手机销售业绩多么耀眼,它仍是一家出售硬件为主的厂商。BAT是中国互联网界最大的流量主,在营销和销售完全网络化的模式下,小米仍然需要借助三家公司的流量力量,帮助自己卖出更多的手机。这部分流量对于小米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以今年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为例,小米的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5.6亿人民币,要知道小米在整个2013年的营收是270亿人民币,双十一这一天对小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小米此前与QQ空间、微信、百度贴吧等平台的合作,也都给它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从这个层面上看,寻求与BAT的联盟对小米来说有着明确的利益诉求。
而且,在经历了为时2年的互联网兼并运动之后,除BAT等核心互联网公司之外,大部分第二、三梯队的公司基本已经被收编,小米通过资本圈地运动形成自己派系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而对于那些为数众多的更早期的初创公司,无论是资金的充裕程度还是吸引力上,小米与BAT相比仍然不占上风。
另外,从小米自身的护城河建设来看,它虽然已经超过众多同行成为了国内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但仍需要提防着“围剿者”们的狙击。国产老牌华为、联想、中兴正在快步“互联网化”,与小米模式相近的魅族刚刚与阿里巴巴联手,苹果和三星等国外高端品牌仍在赚取手机市场的大部分利润……比起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的绝对强势地位,小米在手机领域还远称不上高枕无忧。
更重要的是,小米与腾讯之间的冲突可能已经无法避免。这之所以成为小米变成变量的原因在于,在即将过去的这一轮互联网板块倾轧中,BAT和小米四家公司的共同对手和忌惮对象360,实际上已经基本出局了——无论是在公司体量上,在对未来的前瞻性和卡位上,还是在投资和并购的活跃度上,360已经与BAT不可同日而语。如此一来,更让小米不再需要一定成为某一方——特别是腾讯的战略盟友。
我之所以特别提到腾讯是因为:在小米迅速壮大的过程中,比起百度和阿里巴巴,腾讯和它的业务重合度更高。在移动入口之争上,微信、手机QQ已经成为了MIUI和小米手机的实际竞争者;腾讯想要在微信和手机QQ内部再造一个由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承载的“超级APP+Web APP”生态系统,这也与MIUI这种“桌面+原生APP”的组合水火不容。尤其是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这两个核心领域的布局上,两者的碰撞和话语权的抢夺迟早要到来。
但显然,以现在小米的实力还不足以与腾讯势均力敌。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起独自扛起大旗,与百度和阿里巴巴的联合更能增加小米的安全感。
作者:方荼 编辑:崔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