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台北举行的“Google APAC”——Google亚太区的年度媒体会议上,远程开场致辞里,在东京的Google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再次表达了对他亚洲移动互联网异乎寻常的乐观:“在我看来,接下来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亚洲会成为移动领域的领先者”。
按照施密特的说法:“一定程度上是亚洲发明了移动互联网,之后硅谷把它标准化了”。在出现开放平台(Android)之前亚洲就出现了很多智能手机早期用户,韩国和日本很早就建立了移动网络。
施密特重复他一直以来的观点:世界正在从web优先(web-first)走向移动优先(mobile-first),下一代的应用主要是移动应用。在硅谷和全球,新创公司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都有两组开发团队,其中一组为iOS开发,一组用Java为Android开发,他们都使用大型数据中心提供的后端服务,通常是亚马逊AWS云计算平台,当然,Google云计算的用户量也在增长。手机不再只是单纯的手机,连上网络它就是超级计算机,在网络条件好的地区,与云端连接起来,智能手机具备实现多种精彩功用的可能。
因此施密特尤其看好亚洲:因为它正在成为巨大的市场,新用户数以亿计为单元地一波一波涌入移动互联网世界,而他们主要购买的就是Android手机。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正在成型,“这个阶层的每个人都想要一部智能手机,”施密特说,而他们想要的往往是最便宜的机型。因此,Google在印度推出了Android One项目。施密特把这种手机叫做“100美元机”。他还预测接下来5年时间里,这类手机的价格会从100美元降到70美元、50美元,因此Google预期在5年时间里亚洲绝大多数人都会用上智能手机。现在全球有近20亿智能手机活跃,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施密特还解释了问什么是亚洲,而不是其它区域会出现爆发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在亚洲之外,非洲缺少必要的网络基础设施、欧洲已经过了高增速阶段,拉丁美洲增长和非洲一样有着网络问题”,所以亚洲才是当前高增长的市场。
简而言之,“亚洲拥有消费人群和硬件,硅谷有软件”,当前很多创新还是在美国发生,不过越来越多的创新出现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特拉维夫在全球互联网服务版图上的份额会越来越高”。
施密特拿移动通讯工具Line和Kakao等举例,这些亚洲的应用正在全球获取用户,并且成为Facebook的挑战者。这在5年前几乎不可想象。这就是移动给亚洲带来的机会,亚洲也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施密特还开玩笑说自己去中国的时候发现“那里所有的人都在开发移动应用”。他还特别点名了微信和支付宝。
“如果你看一下微信的成功,支付宝的成功,这些都是体量巨大的平台。很简单的道理,中国人比美国人多太多。亚洲崛起的下一代软件公司可能会更进一步,不在安于成为区域里的市场霸主(微信现在就是),而是会发展成为全球市场霸主。”
另外说到亚洲的移动产业,自然无法忽视小米这样的中国手机厂商们。施密特表示Google欢迎手机厂商为本地用户定制系统界面。小米的MIUI成了范例:小米的定制用户界面(MIUI)特别流行,小米在固有Android UI上做了更多,我愿意叫它”更亚洲化”或者说对中国用户更友好。
不过Google亚太区Google Play工程副总裁Chris Yerga认为,小米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成功案例。“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没有Google Play和Google的其它服务,”Chris Yerga对PingWest说。对小米是否会与Google在亚洲的其它新兴市场展开直接竞争,Chris Yerga的回应是:“我用过小米的MIUI界面,我也认为有竞争出现当然是件好事,可我还想说我们在亚洲已经有了众多的开发者,我们对亚洲和新兴市场也有很多新的发现和定制的服务。”
Yerga特别举了两个亚洲的例子:“自拍杆”(selfie sticker)和“Phablet”(和平板差不多大的智能手机)。“某种程度上,亚洲人在自拍这件事上实现了经典的亚洲式创新,甚至发明了自拍杆这样的东西,” 而对于Phablet,Yerga表示这让Google进一步认识到他们需要更优先地为亚洲人适配更大更宽屏幕的应用开发环境和工具。
施密特第一次来亚洲是在25年前,当然那时候还没有Google,互联网仅是雏形,但施密特已经可以发邮件给斯坦福,电子邮件正在初步拆除距离壁垒。在过去的25年里,施密特频繁来往于硅谷和北京、东京、首尔、班加罗尔之间,他亲历了亚洲互联网产业的变迁和进化。“移动浪潮将成就亚洲领先”,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也许就是他的结论。
作者:名扬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