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电商售假,狂欢还继续吗?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9:38:29
点击: 1161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部分主要b2c类电商平台11月11日当天促销的商品进行了抽检。目前,已确证8个批次的样品为假冒商品,占问题样品的36.4%,多家知名电商位列其中。

  571亿的“双十一”刚翻篇过去,紧锣密鼓的“双十二”接踵而至。网店狂欢,基本就是营销价格战。但价格底线一旦突破,质量危机就为时不远。经济学而言,又想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价廉物美的博弈,哪能当真通过卖家长期割肉来成全呢?于是,“便宜真假货”似乎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大电商因此而撕破脸,早就不是头一回。

  据说今年“双十一”前,工商总局约谈了10家国内知名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指出了一些严重违法经营问题,提醒平台所有者履行法定义务自查、自纠,明示监管部门将采取后续措施。随后,网监司实施了相应的抽检行动,针对近10家知名电商,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上述b2c类电商平台11月11日当天促销的商品进行了抽检。结果不容乐观,已确证8个批次的样品为假冒商品,占问题样品的36.4%。这个比例,说“意外”或“小概率”恐怕连自己都要脸红。

  事实证明:如果“约谈”有用,还要警察干吗?

  两组数据,不能不提:一是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年交易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其中网络零售达到1.85万亿元,成为世界网络零售第一大国;二是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2014年上半年共接到全国各地用户的电子商务投诉近50180起,同比增长21.32%。其中,网络购物投诉占比最大,为49.07%;网络售假、虚假促销、网络诈骗、质量问题等为网络购物热点投诉问题;还是多家网站被投诉。

  电商售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议题了。曝光也曝过了,普法也普过了,告知要抽检还是抽检出近四成的售假率,这傲娇的小脾气,就是这么任性吗?

  按理说,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施行了,罚则好像也更刚性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也明确了——为什么电商在售假问题上还是敷衍塞责?道理恐怕就两个:从规则上看,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比如今年施行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规定,消费者如果想投诉电商,需要到电商所在地工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问题是,为了几十几百块的商品,消费者折腾得起吗?从实践上说,法不责众,破窗效应蔓延。反正大家都售假,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又能奈何?

  电商狂欢还在继续。下一波抽检与说好的罚单,还会如期而至吗?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