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费调查显示,包头市居民有钱“往外花”,一年网购外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0亿元。一时间,全国性电商风光无限,本土商家却落寞难掩。面对被“动了的奶酪”,包头传统店商在经历一番挣扎与沉默之后,终于在2014年破冰试水,开始主动“触网”。
8月18日,包头市同城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综合服务性电商平台“同城信”。截至目前,入驻商户1043家,在售商品近22000种,注册用户超过6万,访问量达到日均5万。
9月20日,内蒙古首家超市电商永盛成网上超市在包头上线,网上超市10天点击量破5万次,交易量超过500笔。
10月,包钢惠客社区电子商务O2O项目正式运营,目标是打造包头本土“淘宝网”,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达到7千次以上,日均销售额2万多元……
2014年,仿佛是一张白纸从头画起,本土百货商家开始了电子商务的“尝鲜”之旅,在过往如旧的轨迹上绽放出不一样的亮色。
谁动了我的奶酪
近来年,网购之风就如同初冬的一股寒流,瞬间就弥漫了整个城市。
40岁的刘秀梅自认为并不是一个时尚的人,不过在同事的影响下,从前两年开始,她对网购从试探到接受,从接受到热爱,现在变成了一个网购达人。
每天晚上,利用睡前的一点时间,她会上唯品会、京东转一圈,然后手指轻点,完成家庭日常的采买任务。从秋衣秋裤到大衣鞋袜,从灯具电器到锅碗瓢盆,甚至连食材也不放过。
随后,便进入喜悦的“收货期”。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单位,专业快递会第一时间将货品送到她手上。不用耗油,不再发愁找车位,购物在她的生活中变得如此简单、享受,举手投足间就轻松完成了。
如今,过去在外人眼中有些“抠门”的刘秀梅开始变得“有钱、任性”起来,时不时会抱着一大堆货品回家。而她每月在网购上的花销也越来越大,以往把逛街当享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实说,像王府井、包百那些商场,我已经有好久没去逛了。”刘秀梅回忆,她最近一次去包百商圈还是在半年前。
和刘秀梅一样,包头市一些拥有家庭开销主动权的女性正成为网购的主力军,助推网购之风愈演愈盛。
市统计局一项数据显示,包头市有网购经历的女性占比达65.9%,成为网络购物市场的潜力股。从年龄段来看,18-60岁的网购人数约60万人。
而网购人群的狂热程度令人“瞠目”——人均月消费529元,全年网购消费支出占包头市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4%,年消费额近40亿元,相当于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
今年双11,阿里巴巴以571.12亿元的交易额收关。其中,包头“剁手族”一天就贡献了1.14亿元。
肥水流向外人田
主力消费人群的这一变化,无疑动了实体店的“奶酪”,影响到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数字也佐证了这一事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包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逐年下滑,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6%,2012年同比增长14.1%,2013年同比增长11.5%,而今年1-9月同比增长为10%。
从百货业来看,1-9月,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包百百货销售额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永盛成超市销售额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4.4%;好又多超市销售额完成2663万元,同比增长5.7%。相对而言,万达百货由于业态齐全、人气较旺,总体销售额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7.3%。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网购对实体店销售的冲击日益凸显,并逐步分流本地实体店的市场份额。
本土电商破冰试水
冷眼相看不如主动拥抱。
今年,本土传统店商开始试水电子商务,显示出其被电商冲击后转而拥抱互联网的决心。
8月18日,一幅幅带有“同城信”字样的广告牌在少先路等路段亮相,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虚拟商城引发业界关注。
记者了解到,依托包头市信用平台,包头市同城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综合服务性电商平台“同城信”,在售商品达到近22000种,销售商品包括食品饮料、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数码家电、家居建材、钟表珠宝等。
董事长王玖玉是技术出身,作为包头市信用平台的运营团队,其自主研发的城市非信贷征信系统取得国家版权局的著作权登记证书,在打造综合服务性电商平台方面优势独特。
同城信不仅是全新的品牌孵化和推广平台,还可以辅助企业销售渠道由传统营销型向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相结合转变,推进传统零售店面向信息化转型升级。
“同城信为每一家入驻的商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定期对商户进行综合信用评级,充分利用信用平台功能监测商家经营情况,可以做到对消费者负责、对商家负责。”王玖玉介绍,目前,同城信入驻商户正快速成长。
9月20日,永盛成网上超市正式亮相。对一个运营17年的传统零售企业来讲,可谓是真正的转型破冰之旅。
作为包头超市“老大”,永盛成目前已拥有40多家超市连锁门店、20多家便利店,经营区域覆盖呼包鄂等区内多个城市,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
“我们感觉未来的80后、90后购物90%是在网上完成的,因此,公司要将永盛成做成内蒙古速度最快的购物平台。”永盛成集团公司执行总裁宋九升表示,今年,企业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也是基于未来市场考虑作出的谋划。此前的7月份,永盛成开通了内蒙古特产淘宝店。
同城快递是本土网购平台最大的优势,永盛成的承诺是:“4到24小时内送货上门”。
宋九升坦言,“网上超市现在刚刚开始,主要是磨合流程,解决是否能4小时达到的配送服务标准问题。”目前,永盛成网上超市辐射的范围仅限于包头,网上超市的价格和实体店价格一样,货品有2000种商品,将来计划扩大至7000多种。下一步,还设想做一个全国性的网上购物平台。
为实体店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包钢惠客算是其中的一匹黑马。
今年,包钢惠客社区电子商务O2O项目正式启动。据运营方内蒙古万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醴介绍,该项目2013年12月进入筹备期,到现在已经拓展了呼市、包头两地1800家加盟连锁门店,并自建了仓储中心、物流公司,上线产品有4000多个品种。
“我们搭建线上平台进行商品销售和推广,发展社区便利店作为线下终端,我们的后台和前台,仓储、终端门店以及物流是贯通的。订单在线上生成,不需要中间的人工环节。”郑醴说,呼包两地1800家连锁门店,基本覆盖了两地主要城区的社区,这正是惠客的优势所在,这无疑保证了货品的快速送达。
眼下,同利电器、国美电器、友谊海鲜网、106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二旅社新开业的龙晟小商品批发中心等,都启动了线上线下联动的经营模式,本地电子商务正勃然兴起,并渐成小气候。
“逆袭”仍需实力支撑
2014年,本土商家试水电商冷暖自知,但一份成绩单却颇为抢眼。
前三季度,万开惠客超市实现电商销售1.5亿元,同利家电实现电商销售3400多万元,稀土产品交易所从2014年3月运营至今,已实现交易额36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地网购平台消费群体没有形成规模、平台开发成本大、资金紧张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郑醴坦言,网站刚刚运行,还无法进行深度的数据分析,因此,商品选品的难度非常大,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跑偏性。
宋九升也表示,开通网上超市企业研发费用累计超过2000万,对企业来说负担过重。目前来看,包头市消费群体还没有形成从当地网购平台购物的习惯。
同时,应该直面的是,包头市电子商务尚未形成规模。据初步摸底,全市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约30户左右,其中,第三方平台企业大约有10户左右。
而电子商务的前景却是如此诱人。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大会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董宝青表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今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预计将突破12万亿元,增速仍将超过30%以上,经济电商化指数突破10%,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和爆发点。
由此可见,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信息化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未来潜力无限。
今年,包头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本土网购公司加快发展,促进网店、快递等相关产业提速疾进,打造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明年,包头市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记者了解到,今年,稀土高新区率先制定《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发力“撬动”电子商务新产业。依据该办法,稀土高新区每年将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从入驻优惠、培育经营主体和人才金融支持三方面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7月,稀土高新区与国内领先内贸B2B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中国网库签署协议,成立包头电商谷,建成包头首个集智能化推广、网络采购和产品销售一体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展示中心。
签约4个月后,包头网库已为12家包头实体企业建立了“中国香皂交易网”、“中国莜面交易网”等单品网站,这些细分领域的垂直类网站为实体企业批发零售广开渠道。
10月,由市政府主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稀土高新区、中关村云平台与数据应用产业联盟承办的2014包头电子商务研讨会在包头市召开。京东云、苏宁云商、中国网库等知名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就电子商务创新与产业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京东云、苏宁云商、清远邦帮网络科技公司、北京蓝太平洋科技公司等还与稀土高新区相约牵手合作。
一些电商专家十分看好本土电商的发展前景。专业人士分析,本土电商至少拥有三方面优势:一是同城快递及“门对门”快递服务;二是发展O2O模式(从线上到线下营销模式),既能为消费者提供实惠价格,也可以对售后服务形成保障;三是可以推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近期,昆区正在谋划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科长郭革林表示,目前,包头市正在做包头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将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牧业等电子商务,推动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据测算,到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会达到35亿元以上,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左右;到2020年,包头市网络购物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以上。
作者:张海芳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