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做滥的奢侈品电商
如果一个国内的奢侈品电商说,他们那里的主打是LV、Burberry、GUCCI、CHANEL、PRADA、Hermes、Balenciaga、Versace,都是正品行货,而且折扣很低,你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家电商不靠谱。
像LV这种在国内卖的最火最流行的奢侈品品牌,在全球都没有授权任何一家电商在卖,如果你说你都是正品行货,可信吗?
曾任欧莱雅中国区副总裁及Coach大中华区总裁的韦奕博说,很多奢侈品品牌逼格太高,尤其很多大牌,对于网络销售,基本不合作的心态。韦奕博后来从法国到亚洲创立奢侈品电商魅力惠,2010年进入中国。
所以,你越说自己大牌多,越证明你在编……
另一个人所众知的原因是,中国有很多奢侈品的代工厂,各种仿货横行网络。
这几年,想做奢侈品的电商很多很多,无论是做淘宝,还是做独立B2C,还是做海淘,前赴后继,但失败者居多,在这个做滥的市场里,货源的问题搞不定是一方面,假货横行是另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定位出了问题。
如果你搜索奢侈品这个关键词,几乎所有的奢侈品网站都会说100%正品,假货是整个行业的痛点,但是所有人都围绕痛点做文章,其实没有竞争力。
同时,做正品的思路,无非是做国外奢侈品在国内的地接,很少有人考虑国内消费者的品味——当然,如果深究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品味,在过去,也是个笑话——然后选择国外的细分小众设计师品牌搭配中国的个性消费者。
韦奕博通过四年在中国的尝试,找到了这种感觉。
奢侈品电商的命脉
韦亦博曾在多次采访中说,中国的年轻奢侈品网购用户对国际时尚潮流的跟进非常快,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和独立。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牌,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欧美和中国的创意设计师品牌。目前很多国外小众品牌的时尚度和品质都非常高,所以,把他们引进中国,是非常有市场的。
这些小众品牌在国内不是没有卖的,而是没有一个很系统的平台,国内奢侈品电商的聚焦点还是我刚才提到的,认大牌,小众品牌也做,但是并没有系统去做,一看销量低,就不主做了。
所以,问题就来了,小众品牌是很好,但是也面临营销困境:
第一,太细分的人群,如何营销?投广告的话,销售额还没广告费高呢,何况,电商大部分还是做折扣尾货,某些产品还是断码的,大规模营销几乎不可能。
第二,太分散的供应链,如何管理?魅力惠亚洲区CFO中国区COO史习羽Seamon Shi在接受调戏电商专访时说,他们跟1800多个时尚和奢侈品牌合作,而且只进行官方授权合作,以确保高品质的正品。相对管理难度就比较大。
这就是国内奢侈品做不好的核心命门。
魅力惠现在每月大几千万的销售额,基本不存在库存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详情页如此简单?!跟其他电商完全不同
魅力惠的网页,简单到让人不可思议,他们的网站(mei.com,域名太顶级了)是一贯的奢侈品简洁风格,我曾问魅力惠的Seamon Shi,这种页面的转化率怎么样?这么一问,其实就外行了,奢侈品电商跟淘宝电商不一样,页面转化率不是重要指标,当然也不能按照流量经营模式思考。
魅力惠是通过做会员制提供给会员独享的购物体验。
Seamon Shi说,他们会在邮件中从奢侈品的专业角度出发,推荐给会员最值得买的潮流单品。这个专业的角度,就是产品风格与顾客风格的匹配。
而顾客风格是根据会员在魅力惠网站上以往的浏览和购买记录,经过智能化的计算,给每一个用户定制潮流单品推荐。个性推荐是所有网站的基本功,但魅力惠这种针对个性消费者的网站对会员的了解要更深。
所以,他们的邮件打开率可以达到20%,是普通网站的两三倍,邮件转化率也很高。他们每天都要有五六百万的会员邮件发送,上千万的会员中,每隔几天就要发一次,但即便如此,打开率还很高,这就是个性推荐的功劳。
他们还有一些做法,就是让会员通过网站或邮件,可以提前一天预览即将上线的品牌和商品品,早早地规划他们的“shopping wishlist”,第二天可以确保商品上线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抢购到。
同时,和他们紧密合作的大牌经常会提供一些只针对注册会员的专享活动。这些活动非会员在网站上无法购买,只有通过点击邮件才能实现购买。意想不到的独家限时折扣,还是很有魅力的。
总之,要把奢侈品的稀缺性在购物环节做足,好产品不常有,好折扣也不常有,你们要珍惜。
所以,顾客来了之后,也不需要看太长的产品详情页,产品的真伪方面,不需要有后顾之忧,顾客只需要看款式,也不用洗脑式的十几米的详情页教育顾客,重点是,他们会根据品牌自身的形象和特点,拍摄和品牌风格相符的图片,并得到品牌的确认,以最大化凸显品牌的风格和特点。
虽然我是做折扣,但仍然有风格,这就是差距吧。
至于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其创始人韦亦博曾是奢侈品品牌高管,现在还在为多个奢侈品品牌提供公关服务,其50个买手更是奢侈品大牌出身,可以独家拿到很多一线大牌网络限时折扣的机会。
据说这次双11他们还特别推出许多中国消费者未必非常熟悉,但是在欧美本国深受欢迎的品牌,比如法国的LongChamp,西班牙的Lottusse,Adolfo Dominguez,英伦的Thomas Pink,美国当红设计师品牌DVF,Michael Kors等等。
而且,他们双十一给出极大的折扣,精选了一些大牌单品,低价秒杀,单品最多可以省15000元。
移动端销量居然占据50%
这很奇怪吗?
其实,会员制决定了简单的详情页可以有效,进而决定了移动端可以成为奢侈品的重要阵地。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他们曾经花重金推广自己的APP,带来了十几万的下载量,但转化很有限,反而是通过浏览网页或者有邮件营销带来的下载转化更有效。
再一次证明,这种个性化电商,不适合全面推广,只适合精准营销。
我以前多次强调过,移动端是最合适会员制的企业,适合个性化、中高端的定位,因为能成为会员就意味着信任这一关已经过了,你需要的就是提供很好的产品就行了,这就是买手在发挥作用了。
在接受专访时,Seamon Shi一再强调自己的买手优势带来的货品优势,但其实,他们也面临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挑战,他们没有那么容易被搞定。
他们对新潮流和新科技的适应太快了,必须在移动端给他们提供更有特色的产品,才能留住他们。
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网购交易规模就同比增长58%,达到135亿元。高速的增长,却带来更大的竞争,年轻消费群体的品味变化、海淘等购物渠道的丰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催生奢侈品电商细分时代的到来。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