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一点,随时随地查看政府公开信息,实现预约挂号和预约检查、检查结果远程查看;通过手机和终端进入手机图书馆,查阅图书、阅览短文学;还可以欣赏动漫,享受社区服务、上传、下载视频等……如今,随着城市智慧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些智能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智慧城市,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和特征。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物联网近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3年,我国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36.9%。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近年来,我国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200余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许多地区纷纷将“智慧城市”纳入地方“十二五”规划,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等城市已经开始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尽管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对于智慧城市而言,智能设计和规划的整体一致性发展是目前最大的挑战和难点。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互联互通,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需要业界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从水电能源、信息通讯、物流监控以及人体感受四个方面加以整体考量,长远规划,科学建设。
其次,信息开放程度亟待提高。城市各部门在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中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但因为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缺乏开放和共享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难以产生价值。
此外,落入技术导向误区。诚然,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厂商的帮助。但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做好全面、长远的规划,需要从城市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顶层规划,一套技术方案所能涵盖城市的宽度、广度、深度恐怕是有限的。从这一点上出发,政府部门需要既看眼前的建设需要,更要看到长远建设要求;既要尊重技术厂商的建议,也要清楚城市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期望,避免走偏,落入技术导向误区。
对智慧城市来讲,其实最核心的就是实现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智慧城市的未来应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安心、安全,实现既智能又安全的城市生活,甚至有灾害发生时,可以做到快速预报,以及灾后快速重建;二是健康和保健,除了安全之外,为居住在智慧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智能化的就医和养老保障;三是绿色环保,做到能源的有效处理和控制,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交通和物流,通过更加有效地利用远程监控更好地实现物流;五是高效运营,更有效地提高服务型企业的服务效益,提升商业性企业的运作效益。
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要以推进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为核心,不断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其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城市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和共享机制,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和网络化汇聚。
其二,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放,鼓励开放政务信息资源,将密切关系城市生产、生活的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就业、教育、医疗、旅游、出行、购物、生活等各类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其三,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其四,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和知识向产品和服务、资产和效益转化。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