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疏通城区道路“微循环”堵点及增建停车场的同时,哈尔滨的城市建设更多着眼于产业发展及城市未来:铺设华南一路等8条配套道路及相关源网基础设施,确保哈尔滨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华南城得以如期开业纳客;打通黄家崴子路,使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有了重要的主干通道;建设哈前公路等配套道路,助推东北林大科技园区的招商项目纷纷落地;还将启动实施松花江备用水源项目,未来冰城将由双水源供水……
一条条通往各产业园区的大路,已超越了自身的交通功能;一项项着眼于城市未来的项目,已纳入建设者的日程。
为产业发展铺路夯基
在哈尔滨的东部,落户了“铁路集装箱”、“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华南城”等多个省、市重点项目,并且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集科技研发、工业生产、基础材料、物流配套、旅游服务、农业园区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产业链。
然而,整个东部地区各产业板块对外联络缺乏主干道路,还有一些道路没有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必将制约区域产业发展。
为此,哈尔滨市在“大松北”、“大哈东”、香坊供销商贸物流园区、华南城、东北林大科技园区等处实施了47项配套道路工程,激活了这些区域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位于道外区团结镇的华南城项目,是哈尔滨市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展示交易、物流、信息、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品牌推广、工业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超大规模现代化商贸物流园。
这里原本没有路。为了保证项目如期开业,近年哈尔滨市在其周边建设了华南一路、华南二路、华南三路、华南中路延伸段、华南四路及晶城四路等8条道路,形成了华南城的主干路网。这些道路完善了哈尔滨东部地区路网结构,不仅让华南城受益,也有效盘活了周边土地资源,推动了国家级小城镇团结镇的建设。
在为华南城项目铺设路网的同时,市建委源网建设指挥部还组织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等管线产权单位,实施了源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扩建改造嵩山加压站,沿长江路铺设配水干线,满足华南城区域供水需求;年底前完成团结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并通水调试,同时结合路网建设,完成13公里排水管线建设;2013年、2014年先后启动实施华南城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同步配建4公里供热管线,满足供热需求;协调中庆燃气公司,新建临时加气站,远期规划建设哈东燃气储备站,满足燃气供应;跟建2公里电力管线,近期、远期共4座220千伏的变电站足可满足电力需求。
双轮驱动打造未来之城
路桥与产业,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拉动城市快速发展。今年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不仅立足于现在,还着眼于未来。
滨北公铁两用桥、哈佳铁路、哈齐客专、哈牡客运专线、哈站区域综合改造……今年,一系列重要的铁路建设项目陆续在哈落地实施。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一起构成东北地区快速客运网络,提高东北地区“三纵四横”铁路网客货运系统能力,推进中俄经贸联系。
着眼于构建辐射全省、联动城乡的大交通格局,哈尔滨也适时配套跟进一批功能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了滨北公铁两用桥工程、哈齐客专高架桥工程、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续建工程和香河路打通工程等4项路桥建设工程。
未来5-8年,哈尔滨轨道交通网络将形成“十字+环线”的骨架网络,届时冰城市民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今年,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及3号线陆续启动建设,项目布局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和主干道路。提前启动分流道路建设,是地铁工程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也是确保全市交通组织的前提保障。结合地铁建设时序安排,哈尔滨市实施了建文街拓宽、南马路、一面街打通拓宽等分流道路建设。此外,一面街打通拓宽改造工程还着眼于接续工程——一面街地道桥从道里区直达月牙街火车站区域,提前为今后火车站区域及霁虹桥改造打通一条南北大通道。
除了路网规划之外,哈尔滨的建设者们还在为城市未来发展提前谋划民生项目。围绕水、电、热、气等源头性供给能力厂站建设,今年已经启动实施新建续建各类厂站17座。此外,松花江备用水源建设已经纳入日程,这个项目将满足城市发展供水需求,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改变江南磨盘山水、江北地下水的单一供水缺陷,与现有水源形成双水源供水格局。
积攒城市发展后劲
确保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这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哈尔滨正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基因,积攒城市未来发展的后劲。
只要在系统中输入道路名称,该街路地下的各类管线便可一览无余。如果继续点击三维立体的各条管线,不仅能看到每条管线的用途、直径、建成时间、阀门位置、管道材质以及水的流向,还可以了解更具体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信息。这个由市建委统筹建设的“智慧管网”系统,解决了哈尔滨市地下管线档案缺失、管线实际建设位置与信息录入位置不符、档案录入格式不统一等造成的地下管线信息不准,挖断事故频发等问题。这个系统已经实现与管线产权单位联网并投入使用,也成为保障哈尔滨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问诊平台”,为管网设施建设改造、事故抢险和运行管理提供了翔实、准确的信息,实现了地下管网的智能化管理。
管线数字报建、网上会签、网上审批……在地铁勘察的前期,这些功能大大派上了用场。按照以往的管线勘测调查程序,地铁2号线、3号线3000余个勘测点,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管线会签。通过智慧管网信息平台,各管线产权单位在网上同步进行管线确认与会签,市建委管网办统筹各相关管线单位,各部门配合,仅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地铁所有勘测点的管线会签。
在智慧管网的基础上,市建委正在牵头构建哈尔滨城市空间信息系统,搭建城市空间信息管理云平台,融入基础地理信息等。未来两年内,哈市主城区4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等6大类、271个部件将全部收入这个系统,为哈尔滨市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将为未来社会治理精细化创造有利条件。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