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11:57:34
点击: 1170

  出门之前,按一下手机,就可以知道道路是否拥挤;行车途中,想起家里热水器、窗户没关好,再按一下手机就全都搞定;若要就医,打开家中的健康监测机,医生就能随时掌握你的血压、心率等情况,并完成挂号……如今,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在宁波已渐成现实。

  近年来,宁波按照省委、市委战略部署,以“基础支撑、应用带动、产业突破”为主线,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推广重点应用,培育智慧产业,增加产品有效供给,优化信息消费环境,进一步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推进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截至目前,宁波启动了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等应用体系建设,“智慧宁波”初具雏形。宁波先后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交流合作,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和推动两化深度融合,9月12日至14日,第四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将在宁波盛大举行。届时,将有千余种智慧产品与应用技术登台亮相,让人对未来城市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民生为先,智慧应用点亮生活“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在世界上,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然而,“智慧城市”并无定式可循,创建工作从何入手?宁波市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途径,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城市更加聪明,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为此,在制定“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伊始,宁波就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病”进行了分类梳理,推出“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应用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据统计,宁波“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87个项目中,超过三分之一项目涉及民生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得有与之匹配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近年来,宁波相继实施了“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工程,花大力气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光网覆盖达334万户,已覆盖所有行政村以上住宅区域。作为全国td-lte4g规模试点城市,宁波目前已实现乡镇以上城镇区域的4g网络全覆盖,全市开通td-lte4g基站6400个,4g商业用户已达34万户。同时,宁波还全面启动了市民免费上网项目,进一步扩大了“iningbo”政府免费wifi热点覆盖范围。

  “智慧因子”融入了城市民生的方方面面。前不久,家住宁波江东区明楼社区的李奶奶突感身体不适,上门问诊的社区医生迅速对其进行初步检查,并将体检数据传输上网。几分钟后,中心医院的专家就结合李奶奶以往的电子病例档案,作出了明确的诊断……这就是宁波正努力编织的全城共享的智慧健康保障网,借助这张网络,各市县医疗专家可“一竿子”插到基层,远程医疗会诊成为了现实。截至目前,智慧健康保障数据中心已收集了1200多万分健康档案信息和5.3亿多条健康档案数据,实现了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同时,宁波还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络上直接预约挂号全市33家各级医院,并通过手机实时付费,目前,该系统日均服务量超过8000人次,累计服务人次已超过500万。

  智慧交通,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去年9月,一款名为“宁波通”的智能服务产品正式上线。它依托移动智能终端app、出行服务网站、短信服务平台、多媒体查询终端,实现了智慧交通相关数据的提取和处理。打开手机,市民就可以一览城市道路通行情况,实时查询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火车等信息,还能享受停车诱导、出行规划、移车求助等服务。目前,“宁波通”累计下载量已达50万次。同时,宁波还通过定制公交、出租车电召、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等平台,整体推进交通动态感知、资源共享、指挥管理、社会服务等功能,缓解了城市拥堵状况。

  “云课堂”,让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在“人人通”空中课堂,全市初二、初三学生均可开设个人网络学习空间,随时点播名师网上互动客场,目前日均页面浏览量已突破1万人次;终身学习网收录了1.8万余节精品课程,涵盖了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10个大类,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网上学习新途径;登陆宁波数字化阅读平台,可流畅查阅数字化图书、文献、期刊等资源,目前平台文献数据库容量已达200tb,平台注册人数超85万人,年下载各类文献超过1500万篇。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