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智慧城市潜藏“失忆风险”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11:59:59
点击: 1164

  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全国有23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但是,其中潜藏的数据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事关民生的海量基础数据一旦损坏或丢失,就有可能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信息数据存在“失忆风险”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中,信息数据普遍被业界视作决定建设成败的关键。而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各部门相应生成的信息数据也同步激增。仅浙江各级档案馆近5年来就归档备份了交通、卫生等部门的数据库文件247.3TB,相当于近1亿张光盘或6000多万册图书的存储量。

  近期,浙江省档案局在全省的智慧城市试点地区就信息数据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与“有纸办公”时代相比,“无纸办公”时代的数据风险更需关注。

  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说,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载体风险,电子载体的脆弱程度不亚于纸质文件,如果出现机房断电、硬盘故障、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等情况,电子载体中的信息数据就可能损坏,即使有数据恢复软件,也不能保证完全恢复。而且与纸质载体相比,在电子载体上修改数据不易留下明显痕迹,不但不利于保存原始数据和修改过程,而且容易被篡改造假。

  二是系统风险。韩李敏说,目前不同部门产生的电子公文格式趋向统一,但数据库系统并不统一,这就给数据共享互通造成障碍。丽水市档案局执法监督与信息化处处长朱悦华说,一些地方的电子公文只能在特定的阅读器上打开,要将其转换成通用的PDF格式,花费不菲。

  认识不足导致管理缺位

  据了解,在之前的电子政务建设中,数据风险在个别地方和个别部门中就已出现过。浙江某地早在10多年前就推行无纸化办公,但是当时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没有设计电子文件的归档与长久保存管理功能模块,导致运行两三年后,系统就出现了电子文件数据库“涨库”现象,严重影响文件查阅共享及整个系统的运行,最终不得不重新升级开发系统。

  浙江省档案部门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数据管理,重前台业务、轻后台建设的现象,数据形成部门普遍缺乏归档意识,对海量数据规范管理和长久保存等问题缺乏统筹考虑,数据管理职责也不明确,无序管理、分散管理现象比较突出,而对智慧城市后台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更停留在初级阶段。

  对于数据风险认识不足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存储和读取技术正在飞速更新换代。“假如现行的数据库系统被市场淘汰,由其生成的数据就可能成为‘死档案’。”韩李敏说。另一方面是过度依赖企业外包。朱悦华说,如果哪一天某一文件格式的开发商倒闭,或者不再开发支持软件,若干年后,这些文件可能就打不开了。浙江省档案局办公室副主任王伟俊则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些部门存在过度依赖云服务存储商进行数据管理的思想,对于政务数据在商业云服务网络上的安全并没有足够认识。

  化解数据风险需顶层设计

  “今天的数据隐患不认真解决,就是未来的‘定时炸弹’。”王伟俊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形成的海量数据,从个人的社保数据,到企业的税务数据,再到政府的财政数据,无不关系国计民生,应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浙江省档案部门和一些参与过相关建设的部门负责人建议,一方面,宜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消除各部门分头建设时因软硬件不统一而出现的数据共享互通障碍,便于各部门信息统一备份存档;同时要在顶层设计中特设数据管理单元,明确落实政务民生数据的管理责任,可由档案部门承担本区域重要政务民生数据的监管与长久保存任务。

  另一方面,国家应该考虑修改和出台相应法规,将智慧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数据,及时归档和移交档案部门保存。归档和移交的周期设置要顺应电子产品的更新规律,不宜间隔太长,从而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所生产的海量数据得以安全保存。例如,可以考虑出台规定,规范政务民生数据库格式,修订已有的《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并在档案法中增加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条文。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