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袁奇峰:佛山应加快进入资本三次循环时代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12:08:03
点击: 1162

  传统制造业企业遇到了瓶颈期,不是不能挣钱而是不能扩大挣钱能力,物业投资成为多数人选择的资本保值增值办法;资本二次循环将剩余资本固定在土地上,物业是固定的,也因此锁定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机会的不平等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德工业服务区平台高且政府最初想法很好,应该是佛山进入资本第三次循环的重要公共创新平台。

  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是核心支撑。站在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拐点上时,佛山如何才能把握机遇,再领风骚?袁奇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戴维·哈维的资本三次循环理论剖析佛山。

袁奇峰

  他认为,佛山在过去30年和珠三角大多数城市一样,以低成本优势完成了资本第一次循环;随着工业化逐渐扩展到边缘,资本开始进入以物业投资为代表的二次循环。

  “但实际上物业投资并不能产生持续生产力。佛山应该将前两次资本循环的收入,投入第三次资本循环中,也就是将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创新领域。”袁奇峰说。

  解读城镇化:警惕产业“物业化”陷阱

  佛山日报记者: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支撑,佛山是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强市。您如何看佛山的产业现状?未来,佛山产业怎样才能在新型城镇化中起支撑作用?

  袁奇峰:要让产业在新型城镇化中起到支撑作用,首先要对产业现状和未来有科学的判断。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戴维·哈维的资本三次循环理论,可以解读佛山新型城镇化。

  所谓资本三次循环,第一次循环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第二次循环用于投资物业,包括房地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第三次循环则是用于投资科技创新、教育、卫生福利等社会公共事业。

  第一次资本循环的特征是,依靠廉价劳动地、廉价土地将成本不断投入生产获得回报。资本第一次循环的全球市场有限,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制造业发展的边际效应也会出现,即不断加大投入反而造成生产过剩,资本回报率下降。这也是很多传统制造企业的瓶颈期。

  佛山已经走完这个阶段,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结束,低成本工业化产生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等多重矛盾,已经不足以支撑新型城镇化往前推进。

  目前,佛山正处典型的二次循环阶段。佛山本来是生产性城市,但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很高,近几年佛山很多实业家开始涉足房地产,个人资本的选择就是买房,希望资本保值增值。

  然而,由于投资渠道有限、物业投资资本回报周期短、回报率高,资本开始大量的涌入空间生产、物业投资。但物业投资不能产生持续生产力,过度投入将导致产能过剩,并且这种固定投资也锁定了社会阶层流动,机会的不平等也导致产生更多社会问题。这是佛山需要注意的问题。

  产业主抓手:构筑公共创新平台

  佛山日报记者:产业要升级,佛山要进入第三次资本循环,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您觉得佛山应该如何做,什么才是主要抓手?

  袁奇峰:佛山政府应该用第一次和第二次资本循环积累的收益,构筑第三次资本循环的公共创新平台。否则,新型城镇化只能是“假的”,中国也不可能成为创新国家。转型升级关键靠科技力量,但目前我们的科技创新基本上以仿制为主,虽然这能取得短期效益,但长久以来自主创新能力就被扼杀了。

  现在佛山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因为创新平台建设效果不显著。例如佛山已集全市之力构筑中德工业服务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创新平台。但相比较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先导区而言,中德工业服务区做得还不足。

  近看深圳南山,2000年以来培育了100多家上市企业,集中了全国50%左右的VC风险投资。同时,深圳引入了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并且自己创办深圳大学。这就是深圳自己建立的“人才蓄水池”。

  看深圳就知道佛山缺什么。佛山需要构筑第三次资本循环的公共创新平台,现在还缺少人才蓄水池,需要引入大量大学研究院。佛山要坚持走创新路子,搭建创新网络,用前三十多年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去培育未来产业持续发展的基因。

  升级突破口:佛山新城应成创新核心

  佛山日报记者:其实,佛山也在寻求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升级,您如何评价这种努力,在您看来,佛山要进入第三次资本循环,其优势或者说突破口在哪里呢?

  袁奇峰:佛山全力构建创新型城市,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而且佛山已经构建了一些创新平台,中德工业服务区就是很好的一个。而且佛山新城应该承担佛山创新核心的作用。

  广佛同城之下有两条主轴线。一条是从广州老城区到佛山老城区,南海东部片区正好处于这条线上,事实证明他们也抓住了发展机遇;另一条轴线就是从广州南站到高明,佛山新城是这条轴线上很重要的节点,能不能利用高铁和轨道构筑创新高地,对中德工业服务区是很大的挑战。

  佛山花了很大的力气构筑佛山新城,当时定位为佛山的珠江新城,但在广佛同城背景下再造一个珠江新城可能过于乐观。所以政府后来把定位变成了为工业服务的产业服务区,这和创新经济平台概念很接近。但自从2012年总体规划调整后,佛山新城地位下降很厉害,“一老三新”规划下佛山新城就只变成四个中心之一,资源总体来说被分散了。

  现在看来,中德工业服务区如果变成资本二次循环的平台,那么佛山转型升级的机会也就错失了。佛山新城,政府过去已经送了一程,现在还应该再扶一把。

  壮大创新点:市级统筹应更给力

  佛山日报记者:除了佛山新城,佛山还有多个类似的创新平台。例如南海千灯湖金融高新区板块、三水新城、禅西新城、高明西江新城等。您觉得如何才能让这些创新点发挥更大的作用?

  袁奇峰:的确佛山各区政府统筹镇街发展的能力都比较强,各区都在利用相应的工业和区位优势,推进新城建设。这些载体都是佛山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千灯湖板块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东部南海专注城市转型,抓住广佛同城机遇,迅速构筑了资本二次循环的平台。随后争取了广东金融高新区平台,抓住了大量的龙头企业,做金融后台。目前全国只有上海金融后台、江苏花桥工业区可以与之媲美。

  禅西新城地理位置上偏离广佛核心区,或许可以做好规划再推出,如果把精力分散到禅西新城,对佛山新城并非好事。三水新城依托乐平工业区和南海狮山工业园的辐射,做好工业园区服务区。西江新城未来能否成功仍取决于沧江工业园能否成功。

  佛山在变化,区一级层面对新城建设的统筹能力很强,“一老三新”分布在各个区,再加上组团式城市的因素,因此市一级的统筹还应该更有作为。

  特别是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结构性问题上,佛山市政府必须加强统筹,把赚到的钱更多投入到创新系统中,虽然并不可能马上见到成效,但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就要埋下未来创新经济的种子。

  袁奇峰:佛山市政府顾问团咨询专家、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对佛山产业经济、城市建设有着长期关注。1994~2005年在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任总规划师、院长助理;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曾获得“广州市建设者奖章”。

作者:李静 郑梓锐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