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决定在浙江省湖州市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据悉,这是目前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也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地级市。
湖州缘何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又如何积极推进示范区的建设?就此问题,日前浙江湖州市市长陈伟俊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浙江湖州市市长陈伟俊
生态优势
《中国经营报》:湖州为什么能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陈伟俊: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下辖三县和两区,国土面积5820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50.9%,常年提供60%的入太湖自然径流量,是太湖流域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这次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与湖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基础密不可分。
绿水青山是湖州的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湖州的最大优势、是湖州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要求湖州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不断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近年来,湖州上下牢记嘱托,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重视生态建设。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市”方略,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太湖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2013年初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方面,历时一年编制完成了《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由此推进湖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中国经营报》: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陈伟俊:我们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求湖州充分发挥生态、区位和文化优势,坚持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路径,以示范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制度创新实验区。
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节能减排任务有效落实、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力争到2020年,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开发格局基本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围绕以上目标,《方案》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与文化等四大类45项指标,并根据“两步走”安排,设置了近期指标和远期指标,近期指标到2015年,远期指标到2020年。
首要难题是如何创新
《中国经营报》:湖州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将面临哪些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陈伟俊:我们在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创新。因为湖州市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成功经验,更细致一点来说,就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制度设计的创新方面如何能够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的经验这一难题,现在也还没有完全破解。另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所以在指标、政策、组织体系方面我们也还在研究之中。
不过,对于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在国务院以及国家六部委、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之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它建设好。目前我们的初步想法就是下一步能在示范区的体制层面上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以确保整个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另外,我们需要按照2015年、2020年两个时间段的总体工作部署要求,制订出具体的工作计划表,分别细化2015年与2020年这两个节点具体要达成的工作任务。最后,我们需要在制度设计上提出一些既能符合当前操作的可能性又能符合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具体要求。
《中国经营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湖州的经济发展有何战略意义?
陈伟俊:我们认为,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力布局。我们在建设示范区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湖州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利于湖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有利于提升区域生态屏障功能、保障太湖流域和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也能为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径。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