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东莞:从算盘到键盘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12:11:19
点击: 1171

  2014年6月中旬,东莞南城天安数码城入口,一个红色的雕塑颇为引人注目。雕塑上半部分是一个算盘,下半部分是计算机键盘,旁边配了一段小文字:“从算盘到键盘,从珠算到云计算;产品在升级,思维在转型;转型,源于产业的革命,升级,因为科技的创新”。

  转型升级成为过去7年来东莞这座城市的核心命题。上自东莞市包括广东省主政者,下至企业主,无不心系于此。

  “我们正在打造三个新的‘增长极’,分别是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水乡一体化的望洪枢纽新城以及松山湖大学创新城。”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表示,这“三个增长极”,将可以确确实实巩固积极向好的转型升级的态势,尽快催生出转型升级的“拐点”。

  这背后,则是东莞7年来的艰难转型求索。

  从珠算到云计算

  “园区落成前,土地亩均年产值不足15000元,2013年底达到了4878万元——是传统工业区的16倍。”东莞天安数码城策划总监文海斌称。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志愿者,每年要走访100家东莞企业,宣导产业转型升级。

  为从思维上引导传统企业突破瓶颈,实现转型升级,东莞天安数码城建设了产业转型升级体验中心;东莞市首家“云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南城区科技服务中心;东莞首家“云招聘系统”人力资源平台。东莞市唯一一家3D打印技术暨新产品、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也将投入使用。园区内还定期举办港台穗深莞五地研发工程师沙龙,通过技术交流,促进技术融合和创新。

  “这里是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基地,引导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产业生态要素加速聚集,打造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商务金融集聚、信息服务集聚的产业生态圈,承担着综合孵化器的功能”。东莞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何文强调。

  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有256家优质中小企业进驻东莞天安数码城,签约企业预计迁入后年产值将达62亿。其已签约企业行业类型包括高端电子信息、新一代通信、3D打印技术等17个领域,已吸纳4159名科研人才。

  预计到2014年底,园区将聚集6000—8000名科技研发人才。

  倒逼转型

  “在东莞的台资企业中,转型升级是我最先提出来的。”

  2014年3月初,叶春荣在东莞告诉记者,2007年10月27日他出任东莞台商协会第八届会长,所有人都认为,他也将像前面多任会长那样一帆风顺地完成3年任期。谁知却赶上了东莞台商最艰难的时期。

  东莞6000多家台商,9成以上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2007年人民币升值将近20%,对于靠赚取微薄加工费生存的台企业来说,就算不亏本也难以继续支撑了。并且,这一年中央政府将出口退税取消—单这一块,就相当于成本增加了15%。更严重的是,国务院出台的新《劳动法》从2008年1月1号开始实施,更导致人工成本大大提升。

  “靠廉价劳工、靠低价竞争、随便做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对很多东莞台商来说,这是致命打击”。20多年前就在大陆多地设厂的叶春荣说。

  同年10月,叶先后三次向东莞市委书记、市长递交报告,呼吁政府协助东莞台商转型升级,并且给出了具体构想。

  而他的提议也正是东莞乃至广东主政者们试图解决的问题。

  “能源、资源价格上涨,供给趋紧,必然要求东莞转变依靠资源、能源大量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次,劳动力价格逐步上升,劳务成本增加,必然要求东莞经济增长向集约化转变,将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由劳动密集产业转向由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详细剖析了当时东莞的微妙处境。

  这一年1月召开的东莞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刘志庚提出了推进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随后,东莞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当然,这不仅是东莞自身发展的需要。“东莞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可以为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探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此间指出。

  几天后,东莞召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明确提出,要从18个方面梳理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问题。一个半月后,东莞召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

  有形之“手”出手

  很快,东莞先后发布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意见和26项配套政策,并相继出台了《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指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内销市场……

  有学者指出,幸亏东莞提前几年开始布局转型战略,否则金融危机会使其遭受更大损失,造成严重的产业空心化。

  “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负担,也激励了企业就地转型升级的意愿。”东莞台商协会秘书长赵维南表示。

  但如果企业无心,政府再多的政策扶持也难以发挥效果。

  “春江水暖鸭先知。”比政府更早感受到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自然是在市场中打拼的企业。

  东莞有6000多家台商,台商协会会员有3000多家,但最开始主动报名参加转型升级辅导的企业寥寥无几。叶春荣先后带队到33个台商集中的镇区宣传、讲解,连续几个月奋战,让台商企业主们了解转型升级的意义和流程。

  2009年到2010年,叶春荣和队友们基本都在这种宣讲中度过。

  叶春荣也坦陈,有一些企业在政府的呼吁下被动转型,但决心不强、动力不足,最终只是拿到了一点补贴,转型并不成功。

  “对于一家在某个领域里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来说,贸然转型风险巨大在最熟悉的领域都做不好,转型到新领域岂不死得更快?”叶春荣很清楚企业的疑虑。因此,他提出大多台商企业应“转型不转行”——即从100%出口到拿出10%做内销。

  探寻升级之路

  在台企于转型升级之路上艰难跋涉的同时,东莞本土企业也在探寻合适的转型升级之路。

  “几年前,我连电脑硬盘是什么都不清楚。”在位于东莞南城高盛科技大厦的办公室,李实强调。

  仅仅4年前,李实还只是东莞南城数千家塑胶原料供应商和小工厂之中的一员。在这个行业里浸淫十几年的李实发现,行业内很多共性问题都无法解决:行业内企业大都技术薄弱,技术人员多是初中毕业、难以推动提升技术发展;企业家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对移动互联网没有任何概念,营销手段落后,一般都是靠业务员上门推广或者参加展会,导致很多业务员出去瓜分老板的客户;大都是中小企业,单个企业的采购量很少、单价成本高……“这个是传统行业面临发展的转折点。”李实敏感地意识到。

  2010年,李实投资的环球塑化网上线。这是一个塑化行业的综合服务平台,会员企业可以在这里发起大宗原料的集体采购;研发人员可以将自己的技术创新在这里分享交流;企业也可以就技术难题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技术能手求助。2013年,环球塑化网促成的交易将近20个亿。

  实际上,像李实这样自发转型的东莞本土企业并不多。有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双“十二”,淘宝销售的商品,三成货源来自东莞。

  “东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且大部分是民用品,如服装、3C、家具等,但在电商产业链中,东莞一直是货源基地的角色,这与东莞传统上重生产轻流通、重实体经济轻品牌运作和电子商务有关。”东莞电子商务协会会长修细毅认为,东莞电商等高端服务业尚不发达,在很多领域缺乏商业主导权、定价权。

  修细毅称,东莞的电商产业整体落后于杭州、深圳、广州等地。广州有聚美优品、唯品会、梦芭莎等著名电商企业,而东莞尚没有全国知名电商。“东莞电商起大早,但赶了个晚集。”

  东莞市执政者正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作者:程京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