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智慧城市高层论坛”在京举行。500余名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商和近百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代表,结合2014年智慧城市的推进重点和发展现状,交流分享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把脉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需求,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走集约、绿色、低碳、智能的道路,促进城市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发展,这些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逐渐成为各界共识。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时提出的重要任务,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近年来,宽带、泛在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业务爆炸式的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这里有一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48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1.7部,全国共有8个省份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每百人100部;3G和4G用户总数已达到4.48亿;4兆以上和8兆以上的宽带用户接入数,占宽带总用户数的比重分别达到80%和25.7%。
信息技术正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它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全面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提升城市中各类企业的智能化决策分析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指标网络就绪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NRI)在全球的最新排名为62位,这与我们目前的经济总量极不相称,也与民众的期待相差甚远。
据了解,印度已经能通过手机支付向受灾民众发放救济贷款;拉美国家的税款缴纳也能通过手机支付实现。客观看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一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相关技术发展方向、产业格局尚未最终形成,业务及商业模式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这些需要业界的共同探索和实践。
建设智慧城市没有统一的标尺,因为各个城市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我认为,在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上,参与者们要特别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要始终坚持创新,这包括技术、业务、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创新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催生新兴产业,不断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要因地制宜。每个城市信息化水平不一样,产业结构也不相同,不能盲目跟风或者简单模仿,需要根据各地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和定位,实事求是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对于欧盟国家来说,智慧城市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求城市减少碳排放,让城市免于污染、更加环保,这是欧盟国家智慧城市的统一内涵。
首先说交通。交通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智能化程度,交通拥堵和燃油汽车带来的污染都威胁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对此,欧盟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把燃油私家车都停在城市外围,在城市内部大量应用公共交通。如果有额外的自行车道,欧盟强烈推荐市民骑自行车代步。此外,欧盟还推荐市民租用电动汽车,它零排放、无污染,是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
其次是能源使用。建设智慧城市应多在能源使用上下功夫。普通家庭用电时可以合理分配用电时间,减少在高峰时段用电,多在低谷时段用电。地产开发商们应在设计建造楼宇时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计划放进开发方案中。
作者:许争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