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已经走过了近4年的时间,有些城市刚刚入门,有些城市已经进入智慧城市建设新的阶段。长期来看,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10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在目前国内首批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是以创新来推进智慧城市全面建设。这样的城市有:深圳、南京和佛山。但在近两年开始推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更多地选择了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数字化、健康、环保生态等城市发展的主题作为突破重点,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根据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我们把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分成四大模式。
一、发展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二、发展智慧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模式,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601519,股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
三、发展智慧民生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发展城市中的民生行业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带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昆明发展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四、发展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以信息技术和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为路径来建设智慧城市。如: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选择分布状况
从四大建设模式来看,民生和产业的发展成为众多城市选择建设智慧城市目标。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才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则是这一理论的最好实践。针对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将在以下三个领域重点突破:
(1)建设智慧的民生服务体系,避免中小城市发展染上困扰人们的大城市病。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
(2)建设集约高效的智慧产业体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和资源环境约束,未来在城市产业选择上应以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为手段,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促进智慧农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
(3)建设政府对城市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的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是提升政府部门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决策辅助系统能够使决策者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不但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