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12:29:58
点击: 1180

  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思路

  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中经常犯不可落地、不可量化、不可持续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只站在技术的角度去看待项目的规划与建设,缺乏对城市业务和需求端的研究,难以满足业务端的实际需求,也无法针对城市病提供对应的技术手段,更谈不上解决城市实际问题了。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体系将城市业务端和智慧城市技术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城市问题专家和技术专家一起来解决城市病,以便全面认知城市业务发展与技术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体系包括三大重点:城市需求、200解决方案和城市病。有了业务端即城市需求,还有供给端即200解决方案,怎样才能形成有机的融合,为顶层设计的真正落地打通两端之间的盲区呢?我们通过对城市病的深入研究,以城市病这个能结合双方语言的融合手段,将从未有过的从需求到技术之间看不清楚的问题呈现出来,并通过融合的思考过程说明技术带来的好处。

图1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思路整体框架

  日立咨询和鼎韬提出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思路整体框架共包括5大类、15小类需求、11类表象和深层原因、35类病症,并提供200个部件级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体系框架可实现技术与业务语言的对接,增强城市整体治理框架的作用,将智慧城市的设计与城市医学互为印证,用技术来提升城市病治理措施的效率和创新效果。

  2.智慧城市“两库八工具”

  “两库八工具”脱胎于城市的基础需求,包括管理需求和居民生活等需求。顶层设计的破题点却是需求中没有做好的方面,即城市病。城市需求和城市病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呢?病是需求中没有做好的地方,需求都平铺开来,就好比是围棋棋盘上每一个点,而城市病只是棋盘中的某些点。做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要先解决做不好的地方,再做未来可以变的更好的地方,围绕这些点谁能做出更清晰的战略目标,谁就能制定出最符合城市实际需求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知识库是站在技术的角度,提供顶层设计的技术方案、发展趋势、运营模式等知识。城市医学病理库是城市主要病症、病因、病理和治理措施之间关系的知识来源。“两库”是不断更新、不断进化的,为城市抵御或根治城市病起到决策性参考的支撑作用。

  “八工具”是为了让顶层设计便于落地而设计的,其核心是工具的便利性和使用效果,包括需求双体系、贡献度、智慧度、差距分析、关联度、案例分析、溯源分析和成熟度。其中定性工具有四个,定量工具有四个。定性的对象是从逻辑上考虑的纬度和大方向,即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需要掌握哪些细节和要素,定性是扫描式的。定量的对象则是在扫描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细节,需要精细地说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做到什么程度。

图2 智慧城市“两库八工具”架构

  2.1 四个定量工具

  四个定量工具包括贡献度、关联度、溯源分析、差距分析。

  贡献度定了城市病改进程度的量,例如拥堵时间长是个城市病,改善的数据由原先3小时降低到1.5小时,得到的改进程度就是拥堵率降低了50%,也即是说贡献度就是50%。

  溯源分析是打通智慧城市两端的定量工具,哪两端呢?是需求端和供给端。定得是什么量呢,是用量化的形式定技术带来多少好处,包括社会进步、生活改善和生产力提升。比如在医疗健康这个城市发展领域,社区健康小屋方案通过传感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等技术,突破了健康检查的空间场所和时间限制,使用户可以随时就近检查,变治病为提前预防,进而改进慢性病和健康管理方式,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降低大病发病率和就医费用。

  关联度定了方案之间关系多与少的量,是查看多个方案之间关系强弱的工具,越强的一起做,多管齐下,越容易产生协同加成效应,实现 1+1〉2的效果,众多方案打组合拳,发挥最佳效果。

  差距分析定了从现状到目标要走多远的量,要补充多少资源的量,是看差不少补多少。

  2.2 四个定性工具

  四个定性工具包括需求双体系、智慧度、成熟度、案例分析。

  需求双体系定性了100%的需求,定的是哪些是重要的需求,是圈重点的工具。

  成熟度是判断机会的定性工具,看字面意思是能干不能干,此时此刻靠不靠谱、条件成不成熟,简单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即时机、资源、人才等条件具不具备,这些要素都具备就是条件成熟的表现,此外还有上位规划、居民意识、政府治理等条件和要素。

  案例分析定性了领域做好做成功的要素,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尽量多的拥有这些成功要素就更可能使条件更成熟,就好比吃的药很多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总有应该吃的最成熟的药。

  智慧度定性了技术智慧的高低,对城市要做很多事情来提高运营水平,以便更高效、便捷、省钱,做的越好的智慧度越高,什么技术高级呢?自学习能力强能进化的技术、能满足复杂需求的技术、代替人工的程度高的技术都是智慧度高的。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