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作为下一代城市生活形态,正在引领城市建设新方向。然而如何推动其健康发展,形成更强的服务城市转型和造福民众的正能量,还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诸多冷思考。
过去的两三年,是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阶段,火热程度非同一般。特别是过去一年,无论是各地加快政府职能转型、解决“城市病”的主观愿望,还是中央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客观要求,都在推动中国智慧城市迅速从理论走向实践,整个产业发展形势无疑可以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各地政府部门纷纷贴上“智慧城市”的标签,似乎不提“智慧”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公布两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为193个,超过40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智慧城市建设“乱花渐欲迷人眼”。
总体来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势头良好,已经在提升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提升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不少城市的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抓手和持续动力。但也有一些应用属于一时冲动建设,使用者寥寥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由于认识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经验,一些试点城市建设贪大求全、求大求快、盲目投资现象明显,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一哄而上带来的重复建设
“智慧城市”概念在炙手可热的同时,也是乱象隐现。
在目前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着一哄而上的现象,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后,就开始盲目上马一批项目。等到发现还需要建设相应的关联系统和配套措施时,才回过头来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既浪费了时间、金钱,还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度。智慧城市该“降温”了。
“说降温可能有些不恰当,这是一个朝阳行业,未来的市场还会更加广阔。不过,现在各地的智慧城市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把握住智慧城市的内涵。”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某些智慧城市停留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没有规划和应用的支撑,导致大量的基础设施荒废、闲置。”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在其上交的2014年两会提案中指出,目前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缺乏统筹。
一是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缺乏统筹指导。由于各部委侧重点和关注面不同,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造成不少地方政府难以适从,很难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方针,造成了不少人力、财力的浪费。
二是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如果不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就很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出现重复建设、无效建设等后果,造成国家和民众的资源浪费。
目前,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与几年前各个城市争相发展云计算产业景象颇为“神似”。倘若通读一些城市提出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会发现其侧重点并不明显,更多的还是大而全的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智慧建设,好似每个领域若没有和“智慧”搭上,就觉得要拖试点城市建设的后腿。对此,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教授甄峰指出,智慧城市不能蜂拥而上,需要从城市特点出发,寻找适当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可以说,做好顶层设计已经成为各个试点城市决策者的必修课。
顶层设计是在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提供指导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主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各重点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避免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
针对智慧城市的复杂性,专家认为其顶层设计需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以城市发展突出问题为牵引,立足城市现实基础,强调城市区位优势,从全局视角出发进行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具体而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统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多个方面协调发展,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民众等各种力量,综合理念、制度、方法、技术等多种元素的协同驱动,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