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经济局副局长王喆近日接受赛迪网专访时详细介绍了天津生态城的发展情况及其公共信息交互平台目前所取得的建设成果。这位年轻的局长对记者表示,天津生态城作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来建设基础性平台以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从而推动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记者了解到,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
中新天津生态城经济局副局长王喆
王喆对记者介绍说,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显示了中新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目标是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也将作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据悉,生态城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注重与周边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及政策的协调,实现区域协调与融合。
地理信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王喆还对记者透露,去年10月自己还带着生态城公共信息交互平台的成果参加了第十一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当谈及地理信息产业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时,王喆表示,“生态城借鉴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确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因而从一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信息数据的收集,大量运用了地理信息、物联网等技术。”
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2600亿,增长率超过30%。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离开地理信息智慧城市将无从谈起,因为其必须建立在海量的、精确的、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可以大大提升决策的智慧程度。
王喆还强调说,生态城选址在一个自然条件较差、土地盐渍、植被稀少、环境退化、生态脆弱且水质型缺水的地区,相当于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我们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因而智慧城市建设与实体城市建设是同步开展的,所以生态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一个逐步探索与修正的过程。”他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生态城公共信息交互平台,并称“这是一个活的平台。” 他称这个平台与其他很多城市的地理信息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平台从一开始建设就定位于城市,其目标就是希望能将资源信息化、市场化,而不是定位于某个部门。
建设基础性平台解决共享
王喆也对比分析了目前一些公共信息平台的优缺点,并指出目前这些平台主要存在数据共享度不够、数据更新不足、重复建设、信息不够完善等问题。“以往有些平台都是服务于某一个部门或是行业,而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信息的一个工具。”他对记者说,“从2012年9月,天津生态城启动该平台项目至今,经过1年的需求调研、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生态城公共信息交互平台现阶段各项成果达到一期的设计目标,并在机制制定、业务系统对接、平台数据更新上超出预期,为后续生态城空间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他介绍,该平台目标是建设基础性平台以解决共享问题,实现4局1企业数据的统一汇交和管理。目前已经实现了建设局、经济局、环境局、执法大队和投资公司的共享数据资源共20类1TB,并重新组织形成基于生态城特征的数据目录体系,构建了半集成半分布式格局的生态城综合空间数据仓库,可供局内进行共享调用,充分满足了政府内部的共享服务。王喆说:“平台的四个具体目标是构建生态城公共空间全要素数据库、构建生态城数据和服务安全管理系统、构建生态城公共空间信息共享服务交互平台、构建适用于生态城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
最后,这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满怀热情地邀请记者去天津生态城做客,并展望了平台的二期和后期的愿景,说道:“一期我们主要工作是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阶段,二期将不断完善平台,容纳更多部门使用数据,提高基础平台性能,增加移动终端应用。到后期随着智能城市建设,将会以公共GIS平台为基础,建设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居民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应用。我们生态城将会是一个美丽的、有着高生活品质的宜居城市。”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