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出台,为未来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钢铁之城”的河北省迁安市,正是依托资源优势而兴起,却也曾经因为“一钢独大、一柱擎天”的产业结构而深受束缚。如何摆脱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寻找到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迁安紧紧抓住了滦河治理这个龙头。
如今,“绿水绕城,古塔倒悬,璎路灯色,虹桥铁闸,浩然天际的水上城市”,这些文人墨客的即兴咏叹已成为迁安的真实写照。今年7月,随着迁安市滦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蓄水,一座崭新的“大美水城”正在崛起!
对城市河流有了新认识不再对水患避之不及而要因水而兴
初冬的迁安,仍然有欣欣绿意不时跃入眼帘,清凌凌的滦河水面上,灰色水鸟互相追逐嬉戏更平添几分热闹。迁安水务局局长朱广久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迁安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滦河“安营扎寨”的水鸟越来越多。“目前滦河城区段范围内新增白鹭、灰鹤、白天鹅等野生鸟类20余种。”
别看滦河现在是个“香饽饽”,在前些年迁安人民却对它避之不及。“地有多大产、全看滦河‘两面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会儿,一到汛期,河水就暴涨。要是洪水大些,这一带几乎是颗粒无收。一场凶猛的洪水,夺去了我们村十多条生命……”如今,回忆起当年滦河水患,大蔡庄村47岁的蔡建新依然记忆犹新。
滦河,迁安的母亲河,纵贯全境54公里,自西北至东南环绕主城区。历史上由于河流频繁改道,在城区段形成了两条支流;两条支流之间形成了22平方公里的夹心滩,有西李铺、大蔡庄等5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近万名群众在夹心滩上生活;由于水患不断,广大群众多年来深受其害。
迁安治理滦河的步伐从未停止,对滦河的认识也在悄然改变:滦河不是迁安的包袱,而是迁安宝贵的生态财富,如何让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迁安刷新“防洪工程”的内涵,决定在立足城市防洪的同时,着眼于生态建设,实施一期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和二期滦河综合治理工程。
但难题随之而来:若要完成整个滦河流域的整治,要投入13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从何而来?
“迁安决定大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家参与城市建设,采取BT方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朱广久表示。目前整个滦河整治工程已经新增土地近6000亩,“现在这些置换出的土地已成为产业开发的宝地,成为了撬动滦河流域生态建设和迁安产业布局调整的关键动力。”
如今,一个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梦幻滦河、世界景观”大湖美景已然形成。从飞机上望下去,正是一弯秀水抱城来,迁安城与滦河,就如孩子安稳地枕在母亲的臂弯中,祥和而幸福。而水中用虹桥串连起来的五星岛,又犹如给城市戴上了一条更加妩媚的“项链”,迷人而多姿。
“现在滦河的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使市区段新增水资源3000多万立方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朱广久说,滦河工程的实施还有效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改善了区域小气候,成为迁安的生态绿心和天然氧吧。据测量,迁安城区夏季气温平均下降了2摄氏度,空气湿度增加了2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增加了20%。“到工程竣工,还可形成24平方公里的水面、17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19个大小不等岛屿的滦河生态休闲区。”
城市规划要有超前眼光以滦河开发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因铁而起、因钢而兴”曾是迁安的真实写照。然而“一钢独大、一柱擎天”的产业结构也曾经让迁安深受束缚,有人打趣说,钢铁业打个喷嚏,迁安也要感冒几天。
事实的确如此。以钢铁产业为支撑的资源型经济,在为迁安带来辉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正在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桎梏。
“不转则亡,慢转则退”,在迁安市委书记李忠看来,城市不仅是人居的环境载体,也是改善民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抓城建,就是抓转型,抓环境,抓发展。
转型发展,规划先行。“迁安的城市发展不应局限在中心城区,而是全域规划,把1208平方公里作为‘一盘棋’规划,统一规划建设、全面协调推进。”李忠说。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迁安整体规划西部工业区、中部生活服务区、北部东部农业生态区三大主体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定位,实行不同的要素配置以及不同的政策导向、绩效考核,推动工业要素向工业区集聚、公共财政向农业生态区倾斜,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努力把迁安建成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功能和产业经济带。
过去迁安城区并不大。为了抵御横贯全境的滦河水患而修建的河堤,不但使数千亩土地变成了滦河滩,也逐渐成为迁安城市建设的一个“拦路虎”。
“城有水则灵,滦河是迁安的母亲河,也是迁安的财富河,如何充分利用滦河的先天优势?”迁安决定再次抓住滦河综合治理的机遇做足城市发展文章。2010年按照“沿河布局、跨河发展、转型提升、城市扩容”的思路,迁安将中心城区规划为“一河两区两城”,即以滦河生态景观为核心,以河西区为产业支撑,以河东区为服务依托,重点建设以总部经济、产业研发、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绿色城市定位的右岸新城和以发展休闲养生、文化创意、高端居住产业为重点的滦河生态城。
作者:雷汉发 沈慧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