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中国的高速城镇化进程令世界震惊。以深圳为例,30年前,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30年后,便已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大都市。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已超过50%,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已经形成。
但是,发展速度过快往往造成“营养不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容纳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这给公共交通、医疗、就业和住房带来巨大压力,甚至打乱了城市原本的管理体制,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例如城中村,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需要强调的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不是单纯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是人的城镇化,为了让城市居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需要合理的资源调配和城市布局,此时,智慧城市成为城镇化转型的关键。
智慧城市要求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高科技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善硬件条件,使基础设施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管理软实力,最终建成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绿色、智慧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作用不可忽视,智慧城市的“智慧”指的是人的智慧,而非某项新技术或设备的智慧,因此,要确保每个城市群体都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建议,并在此进程中改善各方关系,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譬如以智慧城市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民工问题,并不是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体制内部那么简单,还在于维护人在城市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这需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尤其是城市中低阶层的公共服务,为更高级别的精神满足打下基础。
在我国“新四化”建设中,信息化和城镇化是主要方面,而“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化和城镇化的主要落脚点,未来也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智慧城市的提出,为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开出良方,智慧城镇化将取代粗放城镇化,真正向着“新型”领域迈进。
当然,在我国以信息化贯穿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发展较好,大部分中西部城市则相当落后,较为成熟的技术应用也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在一些传统行业仅有所涉猎,尚未渗透。
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并没有成熟的模板可供借鉴,这种情况下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政府要着眼全局,从智慧城市的大致框架、各领域建设要点、组织机构、公共服务等多方面考虑,宏观掌控,弄清我们的智慧城市如何部署,要建成一个怎样的智慧城市,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最终使智慧城市沦为形象工程。当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转型阶段,统筹智慧城市与信息化,兼顾人本理念,是成功转型的关键。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