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就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运行等内容答问,他表示,上半年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5.3%,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商贸服务方面,餐饮上半年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餐饮业总体企稳回升。
以下是具体内容:
主持人:能否介绍一下上半年服务贸易运行情况?
吕继坚:我国外贸法规定的三大贸易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管理和促进职能都在服贸司。目前,我们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由于起步较晚,去年的全球排名是第三位。上半年服务贸易运行情况非常好,1-6月份,服务进出口额达28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球贸易增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非常难能可贵。其中,服务出口是1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服务进口17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增速都比较大。尤其可喜的是出口,出口增速近年来首次超过进口增速,服务贸易逆差增幅开始收窄。
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根据商务部统计,上半年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87507份,合同金额达5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执行金额达372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即离岸服务外包金额达到3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8%,执行额达到25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1%,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此外,服务外包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外包仍占主导地位,但知识产权研究、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等知识流程外包增长迅速。上半年,ITO(信息技术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占比分别为53.3%、32.9%和13.8%。发包市场比较集中,主要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加起来超过了我们发包市场总和的60%以上。
从开展外包的区域来看,上半年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签约离岸服务外包合同达319.4亿美元,增长28.8%,执行金额达到229.8亿美元,增长32.2%,分别占到全国的91.4%和90.7%,也就是说,90%以上的服务外包集中在这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里。
吸纳就业方面,上半年服务外包新增就业人员32.4万人,其中大学生22.8万人。到6月底,共有外包企业26277家,从业人员达568.6万人,其中大学生达到378.7万人,大学生占总的就业人数的66.6%。
主持人:去年以来,餐饮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商务部积极引导餐饮业转型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当前餐饮业转型发展情况?
回答: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消费、集团消费受到有效遏制,高档餐饮消费明显降温,销售价格、规模均大幅回落,高端餐饮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转型发展。同时,大众化餐饮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消费理念更趋理性,消费总体上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14年1-6月,全国餐饮业实现收入12989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全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3773亿元,同比增长2.9%,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3.5%。上半年数据表明,尽管餐饮增幅比前几年百分之十几的增长有些回落,但今年比去年增幅开始回升。也就是说高端餐饮转型已初见成效,餐饮消费正回归理性。
目前,高端餐饮企业在发展大众化餐饮、提高管理水平、创新大众化服务模式等方面探索了一些转型的途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设中央厨房。通过实行集中采购、集约生产和统一配送,有效节约成本。二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流程,增强管理能力,挖掘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三是延伸服务。包括拓展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外卖服务,重建“前店后厂”模式,生产方便菜肴,增强外卖服务能力,推出外烩服务,提高厨师的利用率;拓宽服务人群,关注特定群体市场。推出儿童成长体验项目,将服务人群拓展至儿童市场,走进社区,建立老年配餐;拓展服务领域,做好传统的节令产品,注重传统节日的产品销售;发展细分市场,大力发展商务餐饮、婚寿宴、家庭聚餐、旅游团餐等业态,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四是拓展产业链。做好农餐对接,通过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保证食品安全。改造食品加工车间和流水生产线,实现餐饮加工工业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提升效益。增强配送能力,向企业的连锁门店,以及便利店、超市等配送餐饮食品。
为进一步加快餐饮行业转型升级,今年商务部出台了《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函[2014]265号),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下一步,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大众化消费,抓好行业管理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虽然今年上半年服务出口增速首次超过进口增速,逆差增幅有所收窄,但总体而言,我国仍然是服务贸易逆差国,你能简单介绍一下逆差情况吗?
吕继坚: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已经连续19年呈现逆差,逆差中最大的两项就是旅游和运输。旅游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近1/3,旅游上半年进口增长16.4%,出口增长是5.7%。旅游的逆差源于入境与出境旅游规模和收入的不匹配。旅游是最近几年进口增长最快的行业,而旅游出口增幅则低于服务出口的平均增幅。出境游的大幅增长,是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后的必然产物,加上前些年,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大幅升值客观上降低了出境游的成本。旅游的逆差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这部分逆差还可能继续扩大,但这部分逆差是相对合理的。第二是运输,运输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运输服务的逆差,90%来自海运中的货运服务。我国海运企业运力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我们也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具备发展运输服务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我国海运企业产业链不完善,外贸企业丢失了运输权益,造成了运输服务的逆差。这种情况并不合理,亟需改善。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