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惠普分拆:一个时代终结的缩影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21:50:10
点击: 1132

  惠普终于分拆了。之所以用“终于”这个词,是因为早在三年前时任惠普CEO李艾科就曾向惠普董事会提出分拆提议,当时包括惠特曼在内的惠普董事会拒绝了这一提议,但在惠特曼接替李艾科之后依然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应该说,惠普分拆是必然结果,这甚至不是惠普所能够决定的,而是时代决定的,惠普分拆也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罢了。

  惠普曾是IT业产品线最全的公司(如果IBM没有持续卖掉一些业务的话),包含PC、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打印机、存储、服务器、企业软件与服务……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从个人IT应用到企业IT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最全的产品线配置曾经给惠普带来无限荣光,很多惠普人以此为荣,不仅如此,惠普还曾经凭借这一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IT公司。

  如今,一切都已经改变,曾经让惠普引以为豪的全产品线却成了公司快速发展的桎梏。因为,作为惠普公司的CEO,不仅要懂个人消费市场,还要懂得企业级市场,更要向公司的董事会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负责。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企业必须加速快跑才能赶上,而不是犹豫不决。

  要加速快跑,甩掉包袱是第一步。惠普的分拆便有这一层考虑:分拆后的HP Inc将继续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打印机;另一家公司将专注于软件、服务及企业硬件。唯专注才能更加快速地赶上新的技术浪潮,但这只是惠普的设想,从大时代的背景看,惠普已经日渐落后于这个时代,分拆也只是奋力一搏。

  全球PC产业的发展已经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惠普在PC市场还被联想集团超越,丢掉了PC业老大的位置;即便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业务快速增长的这几年,惠普同样没有抓住机会;学IBM向软件与服务转型则步履缓慢。惠普的这几年一直都不顺。

  但惠普不是唯一不顺的传统IT巨头,不论是在向软件与服务转型走在前面的IBM,还是凭借处理器优势领跑芯片市场的英特尔,或者力图打造横贯企业IT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甲骨文、努力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转型的微软,近年来都出现了收入放缓的势头。在业务放缓的同事,众多IT巨头的高管也是频繁更换:惠普是从马克赫德到李艾科再到今天的惠特曼,微软CEO鲍尔默、甲骨文总裁埃里森、英特尔CEO欧德宁这两年纷纷退休,思科CEO钱伯斯还在寻觅接替者……不仅如此,诸多IT巨头都先后宣布了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计划,微软、IBM、思科、英特尔等巨头无一幸免。

  在传统IT巨头步伐放缓的同时,科技业另外一股力量正在兴起,这股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公司兴起;另外一方面则是中国科技巨头的迅速崛起。

  Google、亚马逊、苹果、Facebook等硅谷的新生力量对传统IT巨头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革命者的角色。苹果依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领域的成功迅速崛起,抢占了原本属于惠普的市场;亚马逊则在云计算领域抢食IBM和微软;Google在移动互联领域超越微软……而在中国的科技企业,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可以和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分庭抗礼;联想集团则在PC市场超越惠普,并收购了IBM低端服务器业务以及Google的摩托罗拉;华为不仅在网络设备领域与思科直面竞争,还在服务器、存储等领域抢夺IBM、惠普等巨头的市场……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硅谷的新生代接管了传统IT巨头的新市场,中国企业则接管了传统IT巨头的旧市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这都是一个旧势力与新生力量混战的大变革时代。在新的秩序建立以前,总有巨头退出历史舞台,诺基亚、摩托罗拉、Sun等都不曾幸免,这就像那些传统IT巨头曾经的领袖退休一样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惠普被“撕裂”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作者:丁常彦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