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熟高新区坚持按照《江苏省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规划思路,围绕《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目标任务分解表》,在综合改革试点的探索中,既敢为人先,又善为人先,使试点工作不断呈现新亮点、新成效。
搭建平台制度创新
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到位。为确保综合改革工作组织到位,常熟市政府于去年6月组建了“高新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统筹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协调决策机构,并负责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目标管理和评估考核;同时高新区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局,负责区内服务业发展日常工作,落实目标任务分解,监测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确保全面完成试点任务。成立了服务业统计办公室,实现了服务业的专项统计,为统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制定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常熟高新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保障、重点突破”原则,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服务业推进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市政府还出台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规定,简化审批环节,取消、暂停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67项。《常熟高新区服务业重点项目绩效评估标准》亦已通过评审,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评估机制。《常熟高新区服务业人才规划》正在制订中,对于创新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模式,解决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搭建平台,彰显科技特色。常熟高新区积极推进同济科技产业园项目的入驻工作,推进浙大常熟光电技术国际研究中心项目的建设,设立了光电分标委。成立上海交大常熟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启动平台设备招标和载体建设。启动“苏州大学—常熟低碳应用技术研究院”项目,重点发展环境科技、节能研发、环保咨询等产业。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成立的“常熟紫金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企业。高新区还积极注重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中介、交易、投融资、培训等相关服务,加强知识产权的转化与交易,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举措扎实进展喜人
市场运作,探索发展模式。积极推动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东南街道和昆承湖景区协同发展,构建了“四位一体”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高新区从服务业发展局抽调招商骨干成立专门班子,主动与上海市相关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与对接,积极寻找商机。并与拥有巨大信息资源优势的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苏宁云商(常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项目及浙大网新常熟国际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已和高新区成功签约。
双轮驱动,加强产业融合。高新区围绕常熟千亿级汽车产业,全力推进汽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功获批为“国家火炬常熟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汽车生产性服务产业园一期园区已投入使用;二期建设成功启动。“全国首届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也在高新区拉开帷幕。常熟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一期园区已投入使用,二期正在规划建设中。
集聚业态,实施产城融合。为了推动南部新城建设,集聚新兴业态,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常熟市全面推进总部经济在高新区集聚发展。目前,建筑面积为200亩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一期工程的规划已经确定。常熟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竣工投用,并获批“江苏省常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业园综合服务大楼(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企业和项目入驻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积极推进“省级外包人才基地”建设,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的“人才公寓”已启动,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完善中。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内地唯一分校也已在高新区奠基。
创建示范,做优科技金融。高新区大力推动江苏百联软件、苏州全波通讯等有限公司上市。开晟母基金增资扩容2亿元,成立常熟市投融资创业投资协会,并与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上海银行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扶持区内中小企业发展。目前,高新区已获批为“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重点明确目标可期
常熟高新区牢牢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提升能级两个关键,加快打造服务业转型发展引领区,城市功能提升区,确保完成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未来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进。
聚焦产城互动,建设宜居之城。“规划引领新城发展,项目带动新城建设、管理提升新城品位,文化彰显新城特色”将是常熟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攻方向。统筹协调产业提升和城市建设,内外兼修做好内涵提升和宣传推介,将现代服务业的新思路、新业态纳入南部新城建设体系,构建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向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集聚,商务服务业向南部新城综合商务区集聚,生活服务业向南部新城国际社区集聚的推进机制,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高度融合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园区。
突出产业融合,形成特色产业。高新区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全力推进汽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引进汽车研发设计、汽车检验检测、汽车展示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建设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金赢网、汽车电磁可靠性检测平台等项目,形成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常熟汽车服务业体系。围绕常熟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和高新区高端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大力支持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
坚持量质并举,抓好招才引智。出台《常熟高新区服务业人才规划》,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载体建设力度,鼓励引导规模型、中高端型、总部经济型的人力资源机构在园区落户,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着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稳步实现人力资源服务由低端向专业、中高端方向转变。积极培育本土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与上海国际人才城对接合作,建设“常熟国际人才城”。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培育力度。全面启动“孵化器提升工程”,探索孵化器市场化运作机制,规划新建集孵化器、加速器、创业街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综合体,打造国内一流的创业社区。以获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为起点,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促进科技和金融、企业和资本紧密结合,加快建成“国家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
作者:邵小华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