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oogle对于物联网(IoT)的搜寻结果可以看出:众多智慧型装置很快地就能互相通讯,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决定世界如何运转。关于网路的种种幻想让我们相信,或许在未来的某刻,地表上的每个原子都可以「线上聊天」。虽然这听起来似乎遥远又完全脱离现实,但IoT确实已经存在,它的实际应用就是智慧电网。
智慧电网已经突破了包装IoT的梦幻色彩,并开始提供实际价值。本文将讨论智慧电网是如何打破人们普遍对IoT既有的幻想,并介绍IoT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有限资源,以及IoT对于安全性的迫切需求。
IoT—幻想与现实
IoT铺出的蓝图很雄伟: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变得更聪明,彼此之间能够互相联系。然而,这理想虽然很远大,但不切实际。如果汽车上每个在运作的零件都能够自主监测并提供可预防的维护,这将会是什么情景?想必是一幅视觉盛宴。如果房屋的一砖一瓦都能与手机通讯,它们大概会告诉我们哪块砖头脱落了,但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价值吗?
我们对于IoT的幻想中,数以百万的「智慧」装置应该能够相互连结并通讯,进而控制我们的世界。是的,脱落的砖头会通知附近的维修人员过来修复,并通知HVAC提高供热。但这样幻想中的IoT应用装置在我们有生之年很可能还无法实现。为什么?
只有具备两个条件才可能实现IoT:具有联通无数节点的能力,以及具成本效益又能连结至多种装置的嵌入式处理器的可行性。我们接下来将讨论这两个条件。
第一个推动IoT的条件是目前众多的网路技术。ZigBee、BluetoothLE等无线技术让感测器远端接入网路,同时提供相关状态资讯。以IPv6技术为骨干,则可以有高达3.4x1038个唯一位址,足够提供给地球上所有装置。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数个具有唯一位址的感测器,却不会耗尽位址空间。
为了开发IoT的真正潜能,监测、控制地球资源的感测器网路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
第二个推动IoT的是不断提升的整合技术。但我们需要面对现实:矽晶片是有成本的。IoT涉及的电路包含连接现实世界的测量元件和分享资讯的通讯元件。以智慧电网为例,为了完全应用智慧电网所有功能,电网感测器必须根据收集的数据做出决策,或者根据云端的决策采取行动。但若要在分布式节点达到高度智慧化,必定所费不赀。
IoT的设想与现实的平衡点在于投资报酬率(ROI)。或许我们拥有实现高科技世界的技术,但这么做有经济效益吗?我们为什么要为一块「智慧砖头」买单?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大概无法看到完全高科技化的世界,也不会有无处不在的IoT。但IoT将在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应用在特定领域,而这些领域的高成本附加技术有助于改善现实世界。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