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优势物联网科技公司董事长孙长征,在过去一段时间常被喜与忧两极左右。
喜的是,经过6年多浴血奋战,他的团队前后投入4000多万的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研发项目,终于大功告成。这不仅实现了中国物联网核心芯片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研发,而且还解决了我国物联网发展完全依赖“外国芯”的瓶颈问题,更可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物联网产业安全。
“目前可以说是国内唯一。”孙长征说。据悉,近期工信部已将此项技术突破上报国务院,明确中国在物联网核心芯片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忧的是,该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仍需更大资金蓄水池,“一期计划投资1.5亿元。”然而,这一烦恼,已逐渐得到解决。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我们已完成首轮融资,第二轮融资也已启动。”近日,他在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大楼见到记者时,尽显欢颜。
在他看来,创新型省份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存有诸多政策红利,“这对陕西所有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是个大利好。”
“我们现在有信心到2016年建成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物联网核心芯片及产品的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基地。这样可以带动我省相关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百亿级的市场快速发展。”孙长征自信满满地说。
而在专家学者看来,科技型创新企业正是陕西创建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基础。
“陕西将立足相对较强的科技优势,着眼破解‘调结构、转方式’面临的关键问题,坚持‘强化市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支撑转型升级、推进社会发展’的原则。”陕西省科技厅厅长李明远说,将重点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工程、创新型市县建设工程和优化创新环境计划。
创新型省份建设,陕西已经起舞。
企业引领
你相信吗?将浓度为40%—45%、煤粒直径小于100微米的煤浆与渣油按1∶1比例混合,在21.3兆帕、470℃以及磁磺铁矿等催化剂条件下加氢反应,制取柴/汽比为7/2的轻质油。
这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陕西靖边。
它是延长石油集团煤油共炼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利用褐煤或年青烟煤与炼厂减压渣油,具有的良好协同效应,大幅缓解煤直接液化制油的反应苛刻度,提高油品转化率和产品收率。与传统的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相比,煤油共炼技术具有氢耗低、投资低、转化率高的比较优势,可跨领域解决煤炭和炼油两个行业的技术难题,对中国的煤炭与炼油工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陕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蓝图,远不止如此。
“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产学研结合为抓手,围绕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延伸环节建设创新链。”李明远说,将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循环经济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紧密结合,实现“陕西制造”、“陕西配套”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重点任务是,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基于这一目标,李明远透露,陕西今年已凝练出26个重点产业创新链、260多个关键技术创新点,面向全社会组织科技攻关。
“同时,以企业联合重大专项方式,组织实施一批资源转化技术项目、循环经济技术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和特色优势装备项目。”李明远说,除了延长集团“煤油共炼”项目,还有陕汽集团“清洁能源汽车”等有深度、有影响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
“我们还将立足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李明远透露。
结合自身其他优势,陕西还将加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争取将西安市列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李明远强调。
李明远告诉记者,陕西在提升企业创新工程方面的重点是,培育龙头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高层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目标责任考核。
“推动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李明远说,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同时加大对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考核奖惩力度,目前我们已先后开展了两批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量化考核工作。”
“此外,我们将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李明远告诉记者,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参与设立的西科天使基金已募集资金1.1亿元,支持了17家光电子领域的初创企业,“近期有望争取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
“目前,还在积极论证果业科技、生物医药以及围绕新三板和三星配套的子基金。”李明远透露。
区域突破
除了推动企业创新之外,陕西还将以科技园区、产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促进创新要素向园区基地聚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我们将首先提升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服务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分中心,进一步实现全省联网运行。”李明远指出,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重点推进6个国家级高新区战略提升,支持安康、延安两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建汉中、府谷等10个省级高新区,并建成80个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李明远透露。
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一批中试项目,依托企业、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以阎良、汉中航空产业基地、西安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产业基地、中电科西安信息产业园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基地;在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还将对6个工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和详细评估,提出整合方案。”李明远告诉记者。
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建设中关村、东湖、张江、深圳、合芜蚌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验区),开展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等一系列政策试点,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天津滨海、湖南长株潭、江苏苏南、甘肃兰白以及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都在积极争取。
近期,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范围,使优惠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李明远透露,陕西将抓住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契机和国家机遇,“创建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的关中国家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实现关中地区5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各类产业园区的优势资源凝聚整合、组团发展,打造国家高新技术集群发展示范带,支撑创新型省份建设。”
“目前,我们正会同省委政研室在做进一步的调研论证。”李明远说。
市县的创新体系建设也是此次陕西创建创新型省份的主要任务,其重点任务是,推进创新型市县建设试点,实施科技惠民计划,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示范,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具体推进上,李明远透露,将加快西安、宝鸡两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同时再争取咸阳、榆林进入试点行列。
同时启动陕西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使全省创新型城区、创新型县覆盖率分别达到60%、30%以上。并在全省组织实施30个左右的重大科技惠民专项,转化推广应用100项成熟技术及科研成果,建立30个“科技惠民示范县”。
“还将实施地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李明远说。
优化创新环境培育计划就是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形成激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推动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作者:殷高峰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