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中桥分析师王丛:中国云计算演进和技术趋势

【承包网】 发布于 2015/2/4 13:10:46
点击: 1605

中桥咨询首席分析师王丛

  由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和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联合主办,CIO时代网承办、北达软协办的“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应用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云计算的转型与创新”为主题,将近200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优秀CIO们就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建设与应用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上再次擦出新的火花 。

  中桥咨询首席分析师王丛女士为大家分析了“中国云计算演进和技术趋势”,王丛首先分析了IT演进过程以及中国云计算相对欧美市场距离。云计算、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提高虚拟化水平成为中国用户IT投资的前三位。王丛指出云演进CIO不是再考虑能不能上,而是怎么上、如何管的问题。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前面听了雷总说得很好,其实云,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它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其实云从某种维度来讲,并不是忽上忽下的,今天我就结合在中国市场的调研数据,来讲一下我们的分析,我是中桥调研咨询的首席分析师,我们是针对数据中心相关领域的调研咨询和分析公司。

  在整个演进过程当中,前面提到的从物理到虚拟,其实最本质的是工作负载和架构之间的解耦,架构实现资源池,资源的利用率,资源的管理效率,以及在IT引进过程当中更新换代运维的效率。

  第二个是虚拟化,云计算从某种维度来讲,是高动态的,同一个起点,不同的应用,完全可以用不同的云的部署形式,同一个应用在不同的业务发展环境,他的部署也是不一样的,甚至于同一个应用在不同的工作周期,需要的资源都会有不同的云的变化形式。我们看着很简单,云计算,其实云计算是蛮复杂的。一个企业,如果20个应用,不同的应用在云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样的过程给传统IT架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CIO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哪样的应用应该上云,为什么上云?怎么上云?我上哪一个云?如何实现云的统一集中管理?CIO关心的是能不能上?怎么上?上了以后怎么管?这是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做调研的过程中,一些CIO讲了,现在厂商跟我说的事和我想做的事之间距离非常大。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厂商到这儿来谈的概念是混合云,这个工作负载可以跨公有云和私有云,目前来讲,在这个图上,在欧美市场,我们已经进入了绿色的,上面的这种,云的快速增长区域,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云计算相对于欧美市场起码滞后五年,现在云计算在欧美市场已经基本上成熟了,在中国,你跟他说,必须要做这个服务,给我提供这个服务,服务的种类上还在发展的建设阶段。与此同时,如果你上的只是一朵云,这很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云孤岛。

  我并不认为云真的省钱,如果是基础架构,可以说云省钱,云未必省钱,AWS赢了IBM,但是它的成本是高于IBM的,从这两大维度我们可以看到,在两大市场,我们处于云建设的初始阶段。一个是在成熟阶段,一个是在建设阶段,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在中国,用户,CIO更关心的是云建设。

  在欧美市场,云计算是什么?是IT的高大上到IT平民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在中国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该炒的概念都有了,可以腾云驾雾,怎么都可以,但是CIO关心的是,我怎么去上这朵云,怎么能够通过云去创造价值?戴尔提出来,针对于中国在云计算的建设阶段,CIO普遍遇到的这样一些问题,是一些务实的问题,如何帮助CIO去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现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是什么样的相关性?如果云炒得这么热,是不是大家已经把云计算作为重中之重了,目前来讲,已经是云作为典型的,第一个IT形态了,如果从这样的一组数据来看,绿色的是企业规模在一千人以上,蓝色是中小企业,可以看到,目前在现阶段和未来的12个月,传统的数据中心还是IT重中之重,我们的核心应用,我们的业务应用,都运行在传统的IT架构上,中国的虚拟化,什么应用上虚拟化?测试开发环境首先上虚拟化,不死人的,出了问题也没有事的,不能作为核心的资源。二是办公应用上虚拟化,由于这样的关系,对于用户来讲,他需要考虑云的前提是,我既能够很好的满足现有应用所谓的传统应用的前提下,能够去应对新应用的需求。但是,这不表明中国的虚拟化是停滞在这样的阶段,同时我们这样的一组数据又问到了,未来的12到24个月,2015年到2016年,从每个CIO来判断,您觉得未来12到24个月,数据中心的典型形态是什么呢?可以看到,云在中国市场快速落地,2015年后半年到2016年,如何能够跨现有数据,任何一种云的形态,或者是公有云,私有云,提升的很快,传统数据中心已经落到第三了,这样的数据可以看到,不可能放弃的,传统IT和新IT这不是切换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共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用户考虑的是,作为厂商,作为一个云的服务商,给我一个平台能够同时保证,而不是前面提到的推倒重来,很少的企业说我有需求推倒重来,数据和应用都不要了推倒重来。

  从投资的重点上,云计算,什么样的企业规模用云计算呢?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和虚拟化作为第一第二,在这样的数据上,我们的了解,前面三个环节都是云演进的过程,虚拟化是企业能不能,如何能够通过负载和架构的解耦来实现。第二个阶段,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从某种维度来讲,是云计算部署的典型的特征。对于中国的企业级用户,虚拟化成熟度比较高,所以他们目前来讲,云就绪阶段,一些应用,办公应用,二级应用已经完成了云就绪,可以进入云的建立阶段。

  很多CIO关心的是几件事,能不能上云?如果服务器比较老,这种过程中,在能不能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优化,能够既满足今天的传统应用,同时能够虚拟化、新应用的需求。第二,目前的很多企业虚拟化,是限制在测试开发环境及办公应用,其实云计算的核心是生产运用,或者是业务关键性应用能不能上虚拟化,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解耦,能不能实现解耦。

  第二个过程中,怎么上云,用户往往是针对不同应用,不同的工作负载决定哪一种应用上云,怎么上云的过程,我们普遍看到,在中国企业存在着云的多元化。同样一个企业,有几种云的形式同时发生。以电信行业为例,很多的电信行业,起码有四种云在同时发生,一种云是以数据中心,我已经有应用和数据以后,要做的是数据和资源的深化,负载和架构的解耦。

  第二种,很多电信要成为公有云的供应商,所以建立超大功能的。第三种,因为有移动应用要支持,有很多在中国市场上的部署形式。不同的云对于部署的资源,扩展性和灵活性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在云的部署过程中,很多的CIO考虑的是,我如何能够灵活的针对不同应用的需求选择技术,经济灵活的部署,同时能够扩展。移动云,以移动为应用,毁坏性不可预测,微信,我们上微信的时间,试运行的时间五百万人,这样的过程当中,它的边缘端的并发的,突发的量,不是传统应用可预想到的,所以它对模块化、灵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如何管?要实现异构,能够进行动态化的集中统一管理。云是多形态的,就要注意如何实现自动化的集中统一管理,这就是最典型的,在云的发展过程阶段,CIO他们关注的一些点。

  云计算的投入,会投进去多少钱呢?这是一个调查数据,从这样的一组数据上,这是2014年11月份完成的,这是2015年到2016年的过程,从这样的数据上可以看到,对于企业级用户,各种各样的云的投入已经有了,我们在深访的时候了解到,很多企业还是虚拟化的中心。总而言之,对于中国的企业级用户,云计算投入的倾向已经定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上云计算。

  不同形式云计算市场接受度,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公有云的接受度在中国市场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一则是开源的时间,中国还是处于云的检验的阶段,无论是公有云的服务模式、服务选项和公有云的供应商的选择还非常局限,对于公有云的法律法规权限的保护也限制了公有云,目前来讲很难成为主流。在中国市场上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私有云和混合云,私有云作为一个非常强的驱动力在中国快速发展。

  现有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我们刚才提到了,虽然目前来讲是这样的,与此同时,用户也意识到了混合云的概念,在中国市场上的混合云跟欧美市场上混合云的概念还有满大的区别。第一组数据可以看到,数据中心和任务形式的云,很多以应用为驱动的,数据库往往还运行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应用在公有云或者是私有云的架构上,从这样的维度来讲,中国在未来云的演进,混合云的理解和混合云的落地与欧美市场还有蛮大的差距。

  私有云和现有数据中心的相关性,从第一组数据看,一种是通过虚拟化上云,一种是现有数据中心之外完全独立搭建一个云,对于企业级用户,在中国目前来讲,云的搭建最典型的是独立于现有的数据中心之外搭建一种云,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这样的做法呢?很多用户认为云从某种维度来讲,考虑的是新应用的部署,新应用的工作负载和传统工作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新应用部署的突发流量很有可能在同样一个资源池,由于资源征用,可以给传统的应用利用数据库,就导致了这样的趋势。

  最典型的三种部署形式,我们在中国市场看到的,数据中心虚拟化了,一个是公司通常来讲有几个数据中心,或者是只有一个数据中心,所以总体来讲,以虚拟化为核心的云部署的过程中,项目比较少,周期比较长,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逐步的过渡,分阶段实施的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以云应用,新的应用作为驱动,移动应用,外部应用,一个特点,项目数量多,同样一个公司,以新应用或者是业务为驱动的云,有几十朵云同时在发生。每个项目的规模比较小,它的特征主要是满足新应用工作负载的需求。

  另外一个就是超可扩展,以开源为驱动的,完全没有数据的,从头开始建起的。

  前面我们提到了移动应用开发和终端管理的重要性,在中国市场上,很多的企业级用户,就是绿色的,差不多42%把移动应用的开发部署作为未来12个月前三的重点,进一步驱动中国市场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投入的快速增长。

  云演进过程CIO面对的危机,云孤岛、在云的层面实现数据的整合,通过数据创造价值带来障碍。云瓶颈,横向的可扩展能力不行,部署的时间可以,运行的时候出现了瓶颈,导致了业务产生了很大的问题,给业务部门了很大的瓶颈。云屏障,不同的应用在云的部署过程当中有特殊的需求,边缘应用计算能力不强,但是查询能力很强,如果我们选择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很有可能部署了一个很大的资源池,想上新的应用,对于传统的应用会带来传统的影响。左边的三块直接导致了右边的问题,上云之后带来的新的风险,我在后面运维的成本是相当可观的,没办法通过一个办法实现技术的升级,有这么多的云,这么多的运维的复杂程度,使得以后的响应比较慢,高开支、业务风险。

  对于中国用户来讲,云是一个满长的过程,你要选择几个典型的OS平台,开源的平台,未来的过程当中,既给你今天业务的灵活性,又不会形成很多云的孤岛。原因我们前面提到了,不同的IT架构资源,不同的应用,云的部署完全是不的,这种阶段化的规划,直接决定着部署管理运维的效果。与此同时,到了云,如何能够根据SLA去配制资源,满足SLA的服务水准的需求,所以它对灵活性、跨异构能力提出了很多的需求。

  今天我跟大家就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