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大学与企业合作,探索如何应用大数据提升企业营销效率,近日,IBM与香港中文大学市场学系对外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南交大经济管理学院等联合宣布推出“百企大数据『A100』”计划(以下简称『A100』计划)。加入该联盟的高校将向100所拥有B2C数据的企业投放专业的教授、研究生及本科生,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库整合、数据库挖掘、市场决策支持、产品推荐、社交聆听等大数据领域的分析和研究。IBM为此计划提供了全面免费的软件使用和技术支持,共同建立营销工程实验室。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并计划分三期将合作高校商学院扩展至10所。『A100』研究计划将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只需要企业提供相关证明,以肯定学生在企业进行数据分析的经历。
图为『A100』计划主要发起者,从左到右依次为:IBM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管连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市场系教授兼市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建南博士、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院长、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大数据及智慧地球解决方案总监李永财先生、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营销学系副教授高充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与管理学系讲师宋竞博士
作为『A100』计划的发起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市场系教授刘建南博士表示:“高校作为大数据研究的主阵地,一方面有必要从理论出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该利用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A100』计划恰逢其时的给高校学以致用的机会,帮助企业启动大数据商业应用。”
围绕业务需求,『A100』计划搭建校企桥梁
大数据驱动商业创新的力量有目共睹,当今,企业需要应用大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大学需要不断贴近业务,转化科学生产力;学生需要学以致用,为进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A100』计划计划正是连接三者的桥梁。
大数据研究需要企业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业务创新的价值,这也是『A100』计划由商学院发起的原因。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汤谷良院长表示:“在企业业务方面,商学院拥有天然的学科优势,但如果传统教学内容不与新的科技趋势融合也很难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所以高校商学院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应该紧跟趋势、贴近业务。”
此次『A100』计划从大数据的趋势出发,以业务为核心,聚焦于五个方面的研究:数据整合与处理;数据库挖掘;市场决策支持系统与产品推荐系统;社交聆听;声音挖掘。
『A100』研究计划试点阶段的研究成员主要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市场学系的70多名研究生与30多名本科生,每名学生都可以自主参加一到两个项目,每周一天投入研究。每个项目均可投放10到20名学生,并由香港中文大学的2名博士生和3名全职研究助理进行管理。
该计划已经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在三年内致力于将该联盟发展至10所大学的商学院,前两年完成30个项目,2017年完成50个项目,最终完成100个企业支持的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高充彦教授表示“计划将研发与产业联系起来,就高校、企业、学生三方所需,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大数据产业布局及生态系统建设。”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营销实验室负责人宋竞博士表示:“此次参与『A100』计划,对西南交大来说无论从科研、就业还是教育改革都绝佳的机会,是西南交大正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进的数字化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IBM大数据保障『A100』计划顺利实施
IBM卓越的分析能力和对未来趋势的洞察,为『A100』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目前,IBM已经在大数据的投入已经超过250亿美元,拥有超过1万名数据分析咨询师,400多名数学家,数千项专利;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0个客户和6000个行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积极建设良好的大数据生态环境。并积极推进大数据教育的发展,在国际上,与超过1000个国际级的学术组织合作;在中国,IBM开展了U-100大数据与分析百校计划,计划向100所中国高校捐赠总价值为1亿美元的大数据及分析软件,并提供专业知识,以及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支持这100所中国高校培养下一代数据科学家。此次参与『A100』计划的高校都是IBM U-100计划的签约高校。『A100』计划将会充分利用IBM U-100计划投入的软件及其它技术资源。
谈到与高校合作的创新问题,IBM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管连先生表示:“IBM多年来践行‘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的承诺,通过U100等教育合作帮助中国培养大数据人才。『A100』计划的‘教学、科研、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与教育部提倡的‘政产学研用’不谋而合,顺应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
关于大数据发展的趋势,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大数据及智慧地球解决方案总监李永财先生表示:“随着大数据与分析技术的日益成熟,原有技术驱动业务的模式将被以业务驱动技术的模式取代,IBM也顺应市场需求从原有的以产品技术为核心向以客户业务需求为核心积极转型。相信对于对大数据与分析有兴趣的企业而言,参加『A100』计划将是实践大数据的良好尝试。这些实践的成果对于未来大数据在中国各行业更广泛的部署有着非凡的意义。”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