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已经在苏州科技城注册了公司,因为科技城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相对较好,所以我选择了这里进行创业。”11日,中科院地理所地理信息系统理学博士、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陆洲接受采访如是说。
11日,2014年苏州国际精英周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精英亮相推介会,携带470个项目“抢滩”苏州高新区。这470个项目大都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区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陆洲告诉记者,在本次推介会上,他带来了《基于国产卫星的农业调查咨询服务》项目。该项目基于国产卫星,立足我国大宗农业产品和经济作物如油菜、水稻、甘蔗等作物进行种植面积、分布、种植制度、作物长势和估产等遥感调查监测,以及灾害预警和响应决策等咨询管理服务,为政府部门、粮油糖类等企业和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提供及时、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
“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政策上利好,而且大数据的兴起将对地理信息产业模式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发展潜力巨大。”对于前景,陆洲充满信心。
皮德义是美国加州大学博士,新港海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作为核心成员他曾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全CMOS 40Gbps收发芯片组。参加此次推介会,他主要过来考察苏州创业园的人才、配套、产业链等相关情况,并希望带来的芯片研发项目能够落户创业园,成功进行产业化。
据介绍,“国际精英创业周”已成为助推苏州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统计显示,通过前5届“精英周”活动,高新区已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1600多位高层次人才参会,累计落户188个高科技项目,注册资本达11.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重点产业的加速集聚,成为苏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数据显示,在2009年-2013年五届“精英周”期间,每年引进的项目数量分别为 5个、20个、50个、58个和55个。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及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事实上,高新区历来重视人才,近年来已修订完善多个促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鼓励引进研发机构的政策性意见和办法,大力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年科技人才投入达到3.7亿元,人才综合资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以上。”高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目前,苏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已超过1.4万人,境外人才近7000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近2000人,留学生创办企业达到500余家,全区累计集聚各级领军人才400多人次。
作者:周建琳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