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无忧”网统计显示,2015年3月全国网上发布职位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位数最多,比排在第二位的金融、投资、证券行业人才需求量要高出10万余个。“智联招聘”的统计则显示,一季度该网站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招聘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0%。而前不久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的“2014年中美最热门的25个技能”榜单中,有12个与互联网直接相关,排名第一的为互联网行业基础的“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
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宣布要承担起建立大数据框架的禅城区政府也同样需要互联网人才,进一步说,人才才是决定“互联网+”战略成败的关键。这一观点是基于对“互联网+”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考量。
首先,对于“互联网+”政务系统的搭建者禅城区政府来说,除了引入曾担任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的专家团队外,根据其三大系统的工作方案,涉及各部门的人力配合仍主要依赖原有人员的培训。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一门式”改革动员会上呼吁,各部门要主动放掉传统的拿着权力不放的想法,主动拥抱信息化。这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单技术上,就连思想上仍有很多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官员。然而,这有时也并非官员本身不愿意拥抱互联网,而是长期的思维模式使然。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日前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融合发展,“大小孩子”都能做》,虽然讲的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关系,但是文中提到“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换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就必须要打破思维定势,打破行为惯性,打破路径依赖,按照全新的理念来谋划出版的生产经营服务。”这对地方政府建构“互联网+”政务同样必要。如果无法通过培训的形式转换人力,不如引进专门人才,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其次,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者,特别是针对法人“一门式”系统,其实它呼唤的是创新创业型的应用客体。这类客体目前在禅城的集聚还不明显,定位和源头也不明确。而位列福布斯2015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排行榜首的深圳,很明显将创业创新个人和团队的引入瞄准了海归,朗科、迅雷都是海归经济中的骨干,深圳打造的创业环境正好与海归需求完整对接。据《科技日报》报道,到去年底,深圳市留学人员企业总数达3300多家,超亿元产值的逾30家。“海归经济”已成为深圳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新增长点。对比禅城,“互联网+”政务的概念如若付诸实施,将可提供法治化、国际化的创新创业优质服务。那么服务对象从何而来?还是人才引进。因此,禅城必须对人才战略重新定位和实施,而且刻不容缓,“筑巢”的同时就要“引凤”。否则,一旦周边东莞、广州拾起“互联网+”的“宝剑”,禅城就有可能丧失领先优势,“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