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当网购兴起时,很多人认为它对实体店的影响是短期的,其后的发展却远远超出预料。类似地,当新型支付走进传统的支付市场,很多人同样认为不过是规则套利和市场套利,难以撼动传统金融的优势。未来发展还需要观察,但情况也许会超出预期。
“互联网+”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刚刚开始。从今年将“互联网+”列入政府行动计划以来,短短几个月就带来理念和市场的巨大变化,它以几何级的速度融合渗透,几乎所有领域都在思考和对待其融入所引致的变化。现在看来,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是一步历史性跨越,或将引发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也给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带来缕缕春风。作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互联网+”旨在将互联网有机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新形态。这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有利于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有利于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发展动力。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互联网+”至少有以下作用:它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和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它克服了地理和物理的限制,缩小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的距离,增加了选择机会,减少了交易成本;它改变了社会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影响商品和服务的再生产过程;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它可能改变GDP的生产方式和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使同样的GPD产出对应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它有助于树立新的改革开放思维,带动和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
“互联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技术性的、渠道性的,而且是机制性的、体制性的,它使生产交易流通融资更加便利高效。在“互联网+”的框架下,互联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流通服务领域,也体现在生产制造领域,它本身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平台经济效应,使得相关产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在边际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实现质和量的飞跃。
“互联网+”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管理也会产生影响。政策形成的基础与社会经济运作方式与结构紧密相关。“互联网+”的融入,改变了不同主体的行为,强化了技术和组织管理在经济增长中的分量,必然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应转变;可以改善资本和融资结构,加速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可以改变政策决策过程,改善政策传导机制和方式。在“互联网+”的框架下,不必依赖大规模的固定投入,就能提供更丰富、更便利、更低廉、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可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供给,使产业增长和市场需求更加均衡。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宏观政策。
技术、资金和渠道是金融发展之基。“互联网+”与金融业具有天然的基因联系,把“互联网+”的思维有机融入金融发展的全过程,有助于重塑金融结构和金融活力。面对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和竞争力。
当然,也应看到,“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它的认识需要随着实践和时间去深化。特别是,应防止“互联网+”作为一个概念炒作,而应把它作为一种战略、一种行动去实践;也不能用之代替各种改革。我们需要在果敢行动和理性思维间把握平衡。
作者:魏革军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