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纲领?又该如何看待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动力、阻力和潜力?新华网财经特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作出权威解读。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中国制造2025”对经济向“双中高”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的引领作用,不光体现在产值,更在于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质量,提高了经济附加值。推动中国从GDP“做大”,向附加值“做强”,再向质量上“做优”转型。
“互联网+”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将有效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中形成的服务模式(如云计算转化而来的云服务模式)与采用先用技术的制造业的结合。
工业互联网也是一种“互联网+”。与美国相比,中国是在低水平产能过剩条件下发展工业互联网。这决定了中国产业链低端的工业产能是过度而不是不足,面临的是要调整结构。就算美德韩日不来争低端,这一部分低端也要主动向高端转型。不能把再工业化,曲解成再低端化,一定要努力往上游方向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工业”,加就加在智慧化、服务化上。一方面,中国工业一般的智慧化水平不高,但中国有一个高度智慧化的、在全球一马当先的互联网。光让这匹马自己跑(光用来发展信息产业)有点可惜,就象印度的软件服务业,没发挥对本土传统产业带动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用这匹马来带工业正合适,有助于传统工业脱胎换骨,在走向高端中获得重生。另一方面,中国一般的服务化水平和能力虽然不高,但中国有一个具有高度服务化能力,屡屡在战胜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如EBAY、微软MSN等)的互联网企业群体。中国与其舍近求远,不如先向本国的胜利者学习,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互联网+”助力中国经济将呈现出转型的结构效应
1、“互联网+”将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调整
“ 互联网+”是一个服务化的故事。“互联网+”代表增长方式的改变,从同质化、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结构,转向提高质量,追求高附加值,进入产业价值链高端,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政府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充分整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变革生产方式。中国将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对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智能化改造作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在具备基础的地区加快实现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中国将发挥相对于美国的市场创新所长,在互联网+中以市场创新为主、技术研发为辅,解决结构优化中的高附加值问题。
2、“互联网+”将占据新业态竞争高地,使互联网发展空间拓展到中国各行各业,催生多样化增值应用
1)新业态将突出增值服务,从旧业态中长出增值服务这一价值增长点。以增值的业态化,保证高附加值的稳定来源。这不同于研发创新的思路,是市场创新的思路。
2)新业态将突出平台作用,重点发展平台(支撑服务业),形成“重服务(支撑服务)-轻服务(增值服务)”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支撑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B2B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但不等于全是平台支撑服务业。中国互联网相对欧洲等国的突出优势在于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分享平台资源,为增值服务(APP服务)创造了轻资产运作的条件。
3)新业态将突出新技术经济范式的作用。各行各业在利用互联网方面,要从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为接受互联网技术经济范式。
首先,各行各业在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中,不光要得到移动技术,更主要是接受精准营销,C2B,以及WEB应用(去中心应用)这些移动模式;其次,各行各业在与云计算结合时,重要的是吸收云服务、商业云、分享型经济这些新模式;第三,各行各业与大数据结合中,比数据分析更关键的,是从技术上的Variety(多样性技术成本经济),悟出商务上的范围经济(多样性商业成本经济),实现模式创新。
4)新业态将突出数据业务。“互联网+”最终使各行各业实现数据业务的主营化。推动各行各业第二信息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例如,电信业早期以语音业务为主营业务,但最终被数据业务“越顶传球”(OTT),实现超越。未来各行各业的增值业务都将成为数据业,形成对传统主营业务的冲击,加快产业创新。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