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滴滴和快的合并的时候,很多人表示了失望,以后没有免费专车可以做了,都合并了,谁还舍得烧钱请全国人民免费坐车呢?可是,互联网免费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已经是铁律,它不想烧也会有人来逼它继续烧。这不,易到马上就出来将了滴滴快的一军。
上周,易到用车宣布从5月21日起,在全国推出免费搭车的活动,0元起步,0元/公里,0元/分钟,并且服务车型不限。是不是很疯狂?更疯狂的还在后面呢。三天之后,滴滴快的宣布从5月25日凌晨开始,在全国11各城市推出“免费快车”活动,这11个城市的用户每周一都可以全天免费乘坐滴滴快的专车服务。
这简直再一次上演了滴滴和快的在合并前的疯狂烧钱大战,乐的是用户,哭的是谁呢?哦,不,应该说会烧死谁呢?
对于免费的战火,对于平台来说,并不在乎投入多少,虽然双方喊出的口号都是数十亿的级别,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次改变出行习惯的升级。在中国互联网历程中,免费屡试不爽,从软件到硬件到服务升级,其实是展示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升级。
如果过去1.0到2.0仍然停留在软件和硬件,3.0时代,服务升级才是这一代互联网公司需要解构的目的。免费的目的,于用户是服务体验提升,于平台加深用户习惯,此外商业述求,平台要讲专车高调入市!
从滴滴快的在出租车领域进行高额免费的补贴战开始,围绕着出行的免费,我们的根深蒂固的交通出行产业变革渐现,行业的基因进行更新换代。另外,随着以专车服务以及快车、搭车、顺风车服务的到来,平台由高频服务向中低频服务拓展,拓展之外将是是产业服务的加速升级。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受够了出租车行业一成不变的体验,甚至更多用户对于出租车出行已经无力吐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体验经济时代到来,什么是用户需要的,什么是服务本身所要体现的,专车和快车在同一时间上满足了用户出行最本质的需求。
这个需求就是——尊重,大众出行不单是便捷,更是一种服务的尊重。中国老百姓过去几年一直忍受着传统出租车的“虐待”,机场打车排长队、高峰时间打不着车、出租司机挑活、拒载等等。然而,打车软件的按需分配改革了这样的局面。同时也遭到了地方利益集团的反扑。
就在各地出租车势力的反抗声中,我们依然可以欣喜地看到,各地政府对于出租车、专车等法律规范的政策法规治理条例的松动。
对于这一切,估计很多出租车行业的从业者也非常苦恼,他们只是提供服务的个人,而服务的收益大量被有些公司机构夺取,其中以北京为例,单班司机每月分子钱达5000多,双班司机每月更是高达10000多元,而任何政策的变化,油价因素上涨,成本增加最后司机和乘客成为不合理的费用的承担着。
虽然专车等各种服务出现短时间内容冲击了一部分公司,但是对于出租车行业的“潜规则”依然无法产生冲击,而在这个时间点,平台推出免费的策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免费让用户来选择,通过用户用脚投票的来刺激产业的变革。
在此基础上,免费的做法就理所当然了,因为对于平台而言,免费促进的不是消费本身,而是体验的规模化和数据化,只有这两方面同时间的迸发,才能在出行体验时代产生质变。
产业的质变,必然需要企业在这中间充当最主要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出行行业的变革只有短短的时间,因为最长的易到创业至今才5年不到,滴滴快的更短3年不到,其他的规模有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互联网可以如此快速引导变革!
有投资人表示,中国的互联网进入一个高速迸发的阶段,对于资本而言看待任何项目如果可以通过资本的手段加速其从0-10完成升级,必然会毫不犹豫的投入,而且这样的方式会屡试不爽。
滴滴快的和易到必然是资本的宠儿,双方都获得了数十亿规模的资本支持,对于投资人来说,早已做好的产业变革的准备,可以看到中国13亿人出行需求的迫切性。
中国的出行可以说是光速的发展,从高铁的建设,到机场不断的扩容,还有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等基础出行建设,大众的出行升级急需完成。
免费是最好的升级手段,而这场战役谁落后,谁就会被甩掉。免费是滴滴快的和易到们输不起的战役。
如果能够通过几个平台投入的几十亿促成中国人民的出行服务升级,对于这样的平台必须点赞。
想象一下,对于出行的产业来说,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已经存在了多久了?而专车才出现多久?现在只是在金钱上进行变革,对于产业来说这个需求完全不够。此前有数据称,全国每天出行的需求高达5000多万次,而目前全国出租车数量才200万,滴滴快的合并之后覆盖了约70%的活跃司机就是135万多,但是依然有庞大的用户需求需要满足,那么专车是最好的满足。
从滴滴得到的数据称,目前滴滴快的峰值的订单数是600万单,而易到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订单数,但是这个规模肯定是百万以上的量级。另外易到在出行行业此前与海尔联合成立的海易出行规模达80亿人民币。
两家公司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巨额的资本投入来说满足未来产业升级下数千万的用户出行需求。
如今,免费的战火已经打响,我们可以预期到,滴滴快的、易到之后还有更多的玩家要进入。无论他们之间如何火拼,最终受益者都会是用户,最终大火烧向的地方一定是那个陈旧的系统。
作者:王长胜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