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罗瑞波是台北市一名出租司机,他的手机仍是诺基亚功能机。他告诉腾讯科技,他与互联网无关。方向盘左侧是一台略显古老的呼叫设备,提醒他有用户叫车的需求。他说每个月要给车队1500元新台币才能够使用。他虽然知道Uber,但是认为叫车软件没有市场。
24岁的曾家豪是台北市某银行的职员,他的手机上有大量的社交软件,最常用的是Facebook和Line,但也安装了一些大陆互联网公司的应用。他装有几款游戏,但是却没有视频应用。他告诉腾讯科技,用Youtube就够了。
他们代表了台湾两个世代的用户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台湾人口少而且地理空间小,决定了互联网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优势难以体现;在腾讯科技对话的台湾民众中,从众心态让他们习惯集中使用某款应用,因为外来平台产品的强势,使得当地难以产生相匹及的互联网产品。
然而,一些迹象显示,台湾互联网本土产业却正在长出萌芽。大批从电子产业出走的年轻人,正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市场的热点建立小型公司或者团队,而电商、O2O、游戏这些领域成为创业的热门选择。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往往很奇特,且勇于尝试。
不过,台湾加速器AppWorks创始人兼合伙人林之晨告诉腾讯科技,台湾互联网行业仍然以“反叛军”和“边缘人”的形象出现在产业里,“主流的行业还是电子行业。”
在这背后,台湾互联网产业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
示范效应
在游戏巨头EA工作多年的彭德新,如今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游戏创业公司麦成文创,并担任CEO。在他看来,一些成功创业的案例正在激励台湾的年轻人从大公司走出来,进行自主创业。这些创业公司正在成为台湾互联网发展的火种。
彭德新告诉腾讯科技,由于2013年被Line母公司Naver以5.29亿新台币收购,WhosCall在台湾创业圈内成为一个样板。后者是台湾Gogolook公司开发的一款具备来电显示和短信拦截的免费App。
事实上,台湾互联网产业的各个垂直领域也在不断冒出一些新鲜玩家。
在游戏领域,本土开发的对战猜谜类应用《知识王》曾连续一两个月成为当地的应用下载排行榜首位;小型垂直电商的成长速度也非常快,其中PChome市值已达10亿美元,3小时到货、6小时到货或到店取货等已经十分完善;在O2O方面,类似大陆市场大众点评的爱评网也已获得多次投资。
彭德新表示,创业者看到或准备了一个机会后,就会以团队的形式从大公司中出来创业。
与创业者接触更多的林之晨告诉腾讯科技,这样的人才主要来自HTC、广达等“台湾电子五哥”,以及雅虎台湾等传统互联网公司。
追随理想
在AppWorks办公室的楼上,有很多经历了半年孵化的创业者,他们聚集在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这种状态被称为“毕业”。与彭德新拥有一个独立小间办公室不同,他们大多挤在一起,同一张大长桌子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创业团队。
环境虽然艰苦,但对这些互联网创业来说,理想可能是坚持自己项目的重要原因。
张家玮热爱健身,从台湾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健身领域的创业。2004年,他开始经营一个健身咨询的内容平台积累流量,直到今年初开始切入O2O领域。他所在的17fit团队想做的是,将手中线下健身俱乐部的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按会员月费的模式销售。
由于团队目前尚未完善,其仍以网页的形式在用户手机段呈现,并通过Facebook进行推广。据张家玮介绍,其已拥有5万的粉丝量。对于未来,他告诉腾讯科技,“我们会做App,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方面和便宜的体验,把台湾市场做大。”
曾则儒的“早餐吃麦片”项目则是追随理想的另一个样板。这是一个垂直电商,以销售麦片为主,经营的80种商品中有75%以上是麦片,主打有机健康的概念。这个项目启动于2014年12月,累积注册用户为2万,其中产生购买的有1万。
在这个项目之前的一年,曾则儒和团队经营一个叫“爱健康”的商城,销售多个品类的健康产品。尽管有过失败,但是曾则儒仍然坚持,他希望接下来跳过代理商,直接获得原产地的产品,引入台湾市场没有的商品。
困境明显
台湾的创业者对市场的判断更加自我。因为与大陆地区盛行的免费模式不同,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养成。正如张家玮的月费会员有人付费一样,曾则儒仍然坚信消费者可以放弃随手可见的便利店,转而选择他的网店购买麦片。
“我们不会做免运费,这不是可长期执行的政策,公司肯定要商业盈利”,曾则儒告诉腾讯科技,“可是消费者不希望付费。”
正如这对不可协调的矛盾,在将理想变成现实时,与大陆互联网创业者相比,台湾的创业者往往会遇到更大的阻碍。
虽然新兴资本正在快速累积,并且在增加对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但是林之晨表示,台湾主流传统的资本仍然看不懂互联网。这导致10个创新团队有9个募集不到资金。
事实上,在台湾电子产业,很少出现类似联想孵化茄子快传这样大公司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模式。原因主要有两个:早期曾参与互联网尝试的宏碁等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变得更加谨慎;台湾政策层面并没有将互联网置于更高优先级,焦点仍聚集在半导体领域。
人才因素也是台湾互联网产业的困境之一。一方面,海外互联网公司入驻台湾后,往往开高薪,并以上市为诱饵,吸引台湾高端人才的价值入;另一方面,台湾的高等教育资源仍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破局机遇
然而,在种种不利的因素下,台湾互联网产业却仍孕育着新机会。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扫描二维码的习惯养成。最近两年,Line和微信教育了用户学会扫二维码,这样O2O团队就可以开发利用二维码的产品。林之晨表示,“台湾互联网没有大资本去教育市场,就必须等待天时地利人和。”
不仅如此,台湾的快递业发达,甚至可以做到3小时送货,这也间接刺激了电商的发展。在曾则儒看来,服装领域的OB严选、Lativ都成为其可以借鉴的案例,而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成熟,支付问题解决后又将带动新一轮的发展。
与国内互联网创业者不同的是,张家玮和曾则儒都是从垂直资讯开始,其早期通过撰写网络文章吸引用户注意,积累了早期的用户。随后切入各自细分市场,就能有效地带来第一批客流,通过分享再获得新的机会。
与大陆不同,台湾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度重合,移动只是PC的延伸,这意味着用户的忠诚度可以多方面的维护,同时仍有大批未接触网络的用户亟待通过手机的升级换代进行新开发。
引流海外资本也是不错的选择。张家玮表示,他们已经在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投资者沟通。今年初,猎豹移动CEO傅盛曾宣布设立1亿元成立猎豹创业基金,投资台湾创业年轻人。这样的外来资本,被台湾的互联网创业者所看好。
作者:梁辰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