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闽侯:转型发展海阔天空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7 22:11:01
点击: 762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趋势,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自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发布之后,“新型城镇化”这个主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国家战略,方兴未艾的城镇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正以无比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塑造着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逻辑。

  “八闽首邑”闽侯,境内松声竹韵,水漾灵气,旗山、五虎山、雪峰寺、十八重溪……一幅幅争奇斗艳的乡村画卷,展示着一派异彩缤呈的唯美芳洲。近年来,随着福州大都市区的构建,闽侯借着城市化发展的“东风”,加快城镇化进程,高标准建设县城新区,有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在建设福州新市区的蓝图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布局

  以“八县”身份来说,闽侯地处福州市西南侧,是离省会最近的一个县,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交通便捷,区位优越。随着大福州“东扩南移,沿江面海”的城市版图,把闽侯板块拉向了福州中心城区的怀抱,使闽侯成为了大福州的“南大门”和“东扩西拓南进”的“桥头堡”,给闽侯实施城镇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条件。

  新机遇摆在面前,要怎么抓?

  “作为福州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闽侯县积极融入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按照福州新市区的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前瞻性地做好城乡规划修编。”闽侯县委书记赵学峰与人民论坛记者座谈时坦言,2013年,闽侯县召开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评审会,确立了“生态闽侯,山水江城”的新发展定位。一个和谐、美丽、优质、特色的山水江城新图景映入眼帘。

  认识到位,措施紧随。很快,闽侯“一心、两翼、三区、五城”的县域空间发展布局逐渐清晰,甘蔗新县城、上街大学城、青口汽车城、南屿科技城、南通物流城和西北部生态旅游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意区,各功能区之间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产业。

  与此同时,闽侯县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加速推进荆溪、青口、南屿、白沙等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总投资达290.1亿元的56个小城镇项目建设。

  闽侯城市框架的拉开,既体现了区域规划的差异性,又满足了互补性。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开”、致力于“放”,既丰富了城镇发展的多元维度,又避免了城镇化靠单一产业发展带来的结构风险。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呼之欲出!

  “产城融合”打造创新引擎

  如果说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对闽侯转型升级是“画龙点睛”,那么,正蓬勃兴起的镇域经济则犹如“一线串珠”,集群发展。

  走进青口,一个建筑形体呈F1赛车造型的高大标志性建筑——海峡汽车文化广场,格外引人注目。这个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海峡西岸汽车产业群的重要载体,是青口人实现多年“城镇化梦”的实际步骤。

  “有产业基础是城镇化的先决条件”。赵学峰介绍,青口镇是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条件成熟、产业基础好,有300多亿的汽车制造业支撑,拥有东南汽车和戴姆勒汽车整车厂以及汽车配套厂200多家,是福建省重要的汽车制造生产基地。

  近三年,青口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建成了海峡汽车文化广场、爱德克斯汽配、蓝海物流等项目,从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到销售、维修、文化、物流等,产业链不断延伸,城镇建设为产业布局服务,依产业规划而立,产业发展促生城镇建设。

  在荆溪,小城镇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福建省21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该镇目前集中了118个项目,总投资290亿元。以商贸物流业、旅游休闲业为主的生态型产业,以及苏宁物流、福建万全综合物流、新华都(福建)物流、海盛环球(福建)物流等物流巨头纷纷落户。同时,荆溪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通过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旅游服务功能,使荆溪新城成为游客集散、留驻的温馨之家。

  工业上,闽侯彻底改变了原来汽车产业“独行”的局面,工艺、食品、建材、纺织等“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也异军突起,商贸物流、总部经济、近郊旅游等第三产业持续兴起,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步提升,基本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创新带来发展,改革催生繁荣。在项目带动之下,闽侯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3.5%;工业总产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7%;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74.3亿元,同比增长18%。再获全省“十强”、“十佳”双项殊荣,位列“十强”县(市)第4位,“十佳”县(市)第2位。在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居第86位。

  “以人为本”共话宜业宜居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最难的不是土地,不是资金,而是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闽侯坚持“红花还须绿叶扶”的规划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生态闽侯”、“美丽闽侯”、“幸福闽侯”。

  赵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爆发最多的时期,要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管工作如何千头万绪,也要让百姓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这才是发展的真正目的。

  拆迁工作是政府工作的“试金石”,统筹协调才能把工作做到实处。据介绍,当初青口、荆溪两个试点镇区域内的拆迁工作,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荆溪镇关西村原先安置选址定于该村牛豆自然村西北方向的牛豆山,一些群众提出,新址对于他们今后生产、生活有诸多不便,希望能够就近安置。得知群众的这一意愿,该局便与镇政府协商,对规划方案进行二次修改,在关西村附近,避开耕地重新选址,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好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青口镇为解决小城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成立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促进企业与群众双向对接。每年举办2-3次劳动人才招聘会,推荐2000余人到本地企业就业,小城镇建设以来,共解决了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青口进一步加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宜居水平,投入数亿资金,按照区的规模和水准,建了公园、学校医院、体育馆、公交总站等,使城镇化真正达到既宜居又宜业。

  此外,闽侯县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闽都民俗园、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市民广场等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

  从理念、设计、决策到制度、管理、创新,闽侯城镇化道路始终贯穿着科学、创新、和谐。在这里,一个“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在八闽大地次第展开。在这里,一座宜居宜业的“世外桃源”,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