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背景下,服务外包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发生了巨变,创新驱动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成为主流,服务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服务外包》杂志记者近日参加的“服务外包企业转型与创新实践”专题研讨会和“2015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上,服务外包企业的转型升级都成为其中的核心话题。
北京市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钟明博认为,新常态下,中国服务外包已呈现三大新特征。一是人口红利消失,廉价劳动力在结束,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改变。二是市场需求在变化。客户的需求已经从工业化的IT转向个性化的IT,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三是随着技术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整个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泛IT化的社会,到处都有需求。
长期关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IDC中国助理副总裁武连峰总结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转型升级的七大方向。分别是:是向热点行业转、向行业解决方案转、向产品和平台转、向嵌入式硬件方面转、向业务和管理咨询转、是向云服务转、向2C的互联网公司转。
而作为中国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中国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也将近年来的转型升级方面在技术领域和商业模式上所作的应对进行分享。
文思海辉:提供咨询,解决方案和外包一体的科技服务商
“我觉得转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机会是很大。”文思海辉公司董事长程美玮在6月10日的出席2015年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时表示。
虽然,今年年初才刚刚上任文思海辉公司董事长,但程美玮曾担任过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具有多年的多年国际企业管理经验及中国区服务背景。
程美玮说,最近五年,文思海辉都是走向转型升级的方向,以迎合传统行业对数字化业务的新需求。
作为转型之路上的先行者,文思海辉已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在金融、商业、电信、航空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向价值链高端的延伸,在国内同类企业中率先完成业务转型。目前,主要客户涵盖众多财富500强企业及大中型中国企业。
文思海辉公司1995年成立,2010年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于2012年与纽交所上市公司文思软件完成合并,并于2013年被美国黑石公司私有化,目前员工已经增长到24000人,现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IT服务外包企业。目前,文思海辉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设立有交付中心,为客户提供企业应用服务、商业智能、应用开发与维护、移动解决方案、云计算、基础设施管理、软件开发与全球化、业务流程外包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对全球范围无缝交付和技术支持的需求,同时支持客户的业务发展战略。
智慧金融领域是文思海辉一直深耕的行业。作为中国智慧金融倡导者,文思海辉通过整体战略转型、创新驱动升级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着自身实力。
如今,文思海辉在银行业IT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已经全面覆盖线上线下,遍布于银行业的运营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等多个环节,包括BI、CRM、核心银行、电子银行、呼叫中心、金融测试、互联网金融、国际结算、支付平台、风险管理、金融咨询服务等领域,多个自主研发、模块化的解决方案犹如新鲜血液为金融行业注入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
文思海辉金融团队由5000人以上的专业人才所组成,支撑着百家以上的商业银行,广泛服务于全球及中国本土的银行企业级客户,提升了众多银行业客户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领导地位,并与之共同打造智慧金融新时代。此外,作为立足本土的IT服务企业,文思海辉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影响力。
在去年7月,由国际知名的全球化及市场拓展咨询公司Zinnov公布的《2014全球研发服务商评级(GSPR)》调研报告显示:在工程服务领域,全球领先的咨询和科技服务提供商Pactera已跻身成为全球前三的技术研发服务提供商行列。
博彦科技:并购助力转型升级
“不谈及困难,就谈不上转型。”博彦科技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马强在面对服务外包企业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时直言不讳。
与文思海辉公司一样,博彦科技成立于1995年,是亚洲领先的全方位IT咨询、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全球三大洲的六个国家设有超过30个分支机构和交付中心,具备全球范围的交付能力和灵活多样的交付方式。
“转型是痛苦的”,马强认为,“但传统的以规模增长、人数增长模式,在目前中国的环境其实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对传统服务外包业务进行优化。”
因此,2014年开始,博彦科技将一些盈利较高,但与公司发展方向不一致的业务剥离出去,以便集中精力向新的领域转型。
马强说,最近几年,博彦科技主要从三个方面在转型升级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对传统服务外包领域进行优化,包括在客服和服务商方面进行优化升级,稳住传统的业务。
其次,进行微创新。近年来,博彦科技积极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与使命感,在一些新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上进行创新,甚至孵化一些新的项目放到公司外部去。
第三,并购。就是通过一些并购,将外部的新技术和新服务模式带到博彦科技内部。
博彦科技历来是并购高手,以去年的两个并购案为例。并购上海泓智完成后,博彦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可以打出“博彦金融”的品牌。而收购美国TPG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博彦科技拓展了一块全新的领域。TPG主推市场客户拓展业务,主要服务于美国本土的丰田、雷克萨斯等公司,为客户提供商业网站架构设计、用户体验策略设计及网站运营维护管理,同时还提供商业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新兴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7日,博彦公司发布公告,与美国PiraeusDataLLC的股东就收购PDL100%股权事项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署《股权收购协议》。PDL是一家从事高端服务业的公司,业务分成管理咨询、商业智能、数字营销分析、数字化服务等。通过此次收购PDL,博彦可以更高效地切入高端服务市场。
通过这些转型升级,给博彦科技带来的利好也逐渐显现。马强说,在2011年博彦科技上市时,营业额是六七个亿元,去年达到了15亿元,而人数基本上维持在七八千人左右。
总结博彦科技的转型之路,马强认为,博彦科技的转型步伐稳固。第一步,是从传统的服务外包企业转向行业解决方案。第二步,是要转向垂直行业,放弃大而全的行业,转向小而美的,在某一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
中软国际:打造IT服务O2O
中软国际是中国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从咨询、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到IT人才培养的“端到端”软件及信息服务,目前已经覆盖政府、制造流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移动应用、电信、高科技、公用事业、能源等多个行业。
2014年6月3日,中软国际战略性创新云服务解放平台(JointForce)内测正式展开,是中软国际探索JF新提交模式、通过提高效率双向改善公司和员工收入行动的开始,标志着中软国际向互联网平台公司转型。
在今年6月5日的“服务外包企业转型与创新实践”专题研讨会上,中软国际解放平台运营总监周齐心重点解读了JointForce平台的情况。
周齐心表示,JointForce平台的推出是为了解决目前软件外包过程中的三大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的错配。IT企业或者需要搭建IT系统的传统企业,在项目启动前期,需要提前储备大量人员,但项目进行到一定周期之后,人员去向是一个很大问题。
二是效率问题。随着发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定制化的业务增加,重复劳动很多。对于软件外包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对代码或技术方案进行再利用的话,必然导致成本加大,利润越来越薄。
三是规范问题。虽然很多的软件开发企业都通过各种管理体系认证,但真正按照这种规范指导实际操作的不多,影响项目质量。
周齐心认为,这三者的错配,将造成项目提交投资不足、投入人员质量下降,因而项目质量下降,形成了客户、公司、从业人员三输的局面。而中软解放平台的终极目标就是,能够营造一个生态圈,达到客户、公司、从业人员的三赢。
周齐心说,JointForce平台像淘宝网一样,中软国际建立互联网平台进行工程外包交易,平台上存在卖家(发出外包工程)及买家(接收外包工程),中软国际在当中交易收取佣金。
JointForce平台将企业的需求搬到了平台上,IT服务商通过平台接受项目,在线下实施项目并随时在线报告项目的进展。
在JointForce 平台内测阶段,中软国际首先把自己的一些项目放到Joint Force上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据其内部测算,去年公司政府业务线由于全员全项目上平台,使得人均执行增加了39%,毛利率提高了8个点,贡献纯利率提高了9个点,员工收入也增长了12%。
周齐心说,JointForce平台作为第三方平台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O2O的模式建立需求企业和IT服务商的连接,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服务效率,并为双方的交易建立信用记录。
据悉,从公测到现在,Joint Force平台上注册的软件开发人员从7000增加到了3万人,其中有约1.5万人并不是中软国际的员工。中软国际计划在上半年实现1000家企业注册,100家有代表的企业成功持续发包的目标,并将正式商用。
东软:为客户创造价值
“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已经在产生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围绕客户需求的核心转向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博士认为,过去的服务外包企业只要证明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CMMI等管理体系认证就能承接到业务,但现在却变得很困难。
创立于1991年东软集团,目前拥有20000名员工,在中国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0个软件研发基地,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在6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南美设有子公司。
作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是最先通过CMM5和CMMI(V1.2)5级认证的中国软件公司,也是目前在转型升级中拥有成功案例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为服务外包企业来讲,就必须以变应变,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陈锡民说。
在6月5日举办的“服务外包企业转型与创新实践”专题研讨会上,陈锡民详细阐述了东软在面对时代变革中采取的三大措施。
首先,是深耕守土。简单地说,就是在继续承接原有的服务外包业务领域的同时,思考自身核心专业领域的竞争力是否得提高。去年,东软专门成立一家咨询公司,意图更深层面对客户形成影响力。此外,东软集团很早就解决只提供单纯的外包服务,而是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服务。
目前,东软集团行业解决方案涵盖领域包括:电信、能源、金融、政府、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与文化、交通、移动互联网、传媒、环保等。
其次,是商业模式转变。陈锡民说,过去卖人头、工时、项目的模式虽然能够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但相当多的客户IT建设需求不可能持续维持高水平,业务可能越来越少,每年都要忧虑生计问题,干完一个活就少一个活。
“如何通过你跟客户长期的合作和信任的关系,能够适时地转变一些商业模式。”陈锡民认为,这里面首当其冲就是云服务的模式。此外,东软集团与客户正在探讨联合运营或者委托运营的模式。
目前东软主要有两个应用支撑平台,一个是Saca系列平台,另一个是UniEAP。
其中,SaCa云应用平台(Secure Social ActiveConnected Cloud with Awareness)则是旨在支撑从端到云的统一构建高效而安全的应用,它提供了一系列子产品来应对B2B2C/G2B2C模式下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情景感知的需求,解决垂直领域的社区化应用、移动应用的快速开发与交付、基于用户行为的实时个性化主动服务、敏捷云应用的开发与管理等共性问题。
东软业务基础平台UniEAP(Unified EnterpriseApplication Platform)是一个面向软件产品线的业务基础平台,通过多层次、结构化的基础架构、组件及相关开发工具,提供用于支撑业务开发的完整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软件产业面临的用户需求复杂多变、应用系统难以集成和软件研发效率低下三大难题。
第三,是创新。陈锡民表示,目前热谈的“互联网+”,应该是讲究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来重构和颠覆原来的业务模式。而作为服务外包企业,就是要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对行业进行整合和重构。
与此同时,陈锡民认为企业转型的挑战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有效人才供给不足;在加强研发投入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收支平衡;公司团队的管理和激励;思维的转变;从B2B到 B2B2C,企业如何对“B”进行定位;如何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nwaibao",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