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不久前刚刚透露“Uber每日在中国市场的订单量逼近100万单,相当于6个月前Uber全球业务总量”。
但随着刷单灰色产业链的曝光,Uber到底有多强或者Uber冤大头到底有多冤,似乎成了这家跨国公司在华绕不过去的槛,而这背后除了技术和制度原因,难以脱身的中国互联网式价格战也许是最大的坑。
刷单产业链
电商卖家的刷单交易还未得到妥善解决,而这一作弊行为又出现在了专车领域,这与目前打车应用频繁推出针对司机的奖励措施有着直接关系。
以Uber人民优步为例,6月1日之前激活的北京地区司机,每完成一个订单便可以获得1.8-3.2倍的车费奖励。每周在高峰时段完成20个订单,则可以获得300元的额外奖励,完成订单最多的100名司机,能够再获得400元的服务奖励。
记者检索发现,淘宝上存在大量针对Uber的诸如“自动跑单模拟行驶”、司机账号白号、专业教程等系列专车刷单产品。
一位售卖“打针”(刷单)专用手机的卖家介绍道,“待售手机均已安装Uber‘打针’软件,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改串号,足不出户就能拿到补贴”。据悉,这一定价为3000元的“手机软件套装”可以把车子随意定位,也可以移动车子刷行程。不过,上述卖家不承诺毫无风险,他介绍:“用的人多了也会有被封杀的危险。”
当被问到收入如何时,该卖家表示,自己是杭州Uber司机,3个月刷单已获20万元收入,并且未被封号。
专车司机小赵(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司机的QQ群和微信群都会有人贩售这样的设备,虽然自己也眼红过,但由于听闻其他司机因少量刷单被封号并没有尝试。
记者根据关键词查找,至少有500个专门探讨刷单的QQ群,其中有很多群的人数已上千,这些群有的以贩售设备为主,有的地方群则以互助刷单为主,分工明确已形成体系。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司机刷单的行为违反了其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这是一种违约行为,根据涉及资金和手段的程度也有可能构成犯罪。
Uber有多冤
有利可图造成刷单如此盛行,而这同时也将使企业受到直接损失。为此,企业也在不断加强监督。滴滴方面称,对于刷单的司机,第一次查到将封号3天,第二次封号15天,第三次永久封号。Uber方面也表示,除解约、封号等措施,将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权益。不过,即使企业态度强硬,刷单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更值得注意的是,Uber涉及刷单的现象更多一些。有消息称,Uber每日订单量中刷单占据了30%以上,而每日被刷走的金额几乎上千万元。记者通过查找刷单产品及刷单群,发现Uber出现的次数的确更多。一位刷单产品商家告诉记者,“设备可以提供更多软件接单,不过更推荐Uber”。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旭解释道,Uber之所以被刷单司机看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并非采用国内普遍的抢单模式,而是根据订单距离远近进行半强制的派发。这种模式在用户体验上得到了强化,但给了刷单者钻空的机会。
事实上,刷单从另一角度上看似乎也为订单量的增长做了助攻。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5月底曾对外表示,“Uber每日在中国市场的订单量逼近100万单,相当于6个月前Uber全球业务总量”,过去一个月Uber在中国创造了6万个工作岗位。
这一数据不仅面临刷单阴影,也遭到竞争对手质疑。滴滴快的董事长兼CEO程维曾披露,自5月以来,滴滴快的每日专车订单数从100万增至300万,“规模达到中国排名第二竞争对手的10倍,以及该竞争对手全球规模的至少3倍”。按照滴滴快的这一数据,Uber的日订单数最多30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分析人士直言,Uber在此节点上高调公布订单量直接原因在于其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融资。订单量中水分很难摸清,因此也撑高了运营数据,其融资受到刷单影响的程度也非常小,反而可以收到投行追捧的效果。
近日,有消息称,Uber即将完成20亿美元的信贷融资。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很可能达到500亿美元。此外,Uber还向投资者发行了可换股债券。可见,Uber在做上市前的一切资本运作。
跳不出中国式补贴
除了巨额融资的消息,滴滴快的投资方高瓴资本投资Uber也引发了业内人士更多的猜想。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没有合并那样夸张。但有知情人士透露称,Uber欲在中国成立独立公司。
事实上,Uber在国内市场一直是业内外关注的热点。近期就经历了刷单风波、神州专车“针对性”的广告影响而受瞩目。因此,坊间不少人对Uber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隐忧表示担心,认为Uber在无法控制刷单现象的前提下,大量烧钱参与市场竞争以保障地位很困难。
另一方面,滴滴快的融资的步调也并未减缓。就在Uber透露出融资消息的近日,滴滴快的表示,15亿美元的融资目标将在5天内获得超额认购。二者你追我赶的劲头也让国内专车市场紧张的气氛更加凝重,补贴大战也仍将持续下去。
虽然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Uber高管依然保持信心。“对Uber来说,接下来的几个月,亚洲将会成为比美国还要大的市场”,Uber驻香港主管吉尔曼日前指出,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行业发展前景乐观,Uber仍在中国内地市场积极探索。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Uber将中国视做美国以外最重要的市场,因此投入的精力也很大。但从此次刷单事件来看,其仍面临本土化的问题。也就是说,“若要适应国内市场,满足用户需求顺应监管,Uber跳不出中国式市场竞争”。
显然,刷单造成的是直接损失,技术与监管只是控制刷单现象的一部分措施,模式的漏洞才是需要解决的部分。保留原有重用户体验的模式,还是调整为与竞争对手相仿的司机选择权更多的模式,需要Uber考虑中国本土市场情况再来定夺。
毕竟,在中国市场曾经有谷歌、eBay、亚马逊等败阵,Uber克服水土不服卸掉优越感,立足市场的挑战仍然很多。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nwaibao",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