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原驰:激活人才往“高”处走的动力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7 22:12:11
点击: 608

  人才战略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新区有各类人才12.6万,大存量人才资源和高效率供给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和智力保证,从而加速推动了高新区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转型升级,使大连高新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跃上“云端”、走向高端,使高新区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在日前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原驰向记者介绍,高新区今年计划出台实施社会保险补贴、高级人才奖励、培训机构培训、人才住房保障等多项政策,进一步研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引进、重点企业人才引进扶持等政策,逐步形成重点面向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覆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稳定环节,注重资金投入效益的人才政策体系。

  关键词:升级人才战略

  记者:成功的人才战略,是高新区发展至今的关键所在,面向未来,高新区的人才战略将呈现哪些新变化,新特点,以及将如何展开?

  原驰:人才的雄厚积累增强了产业创新能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高素质的人才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可能。在高新区1/3的生物医药企业、30%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都由海归人才创办,一半以上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也出自海归人才之手。高新区人才的雄厚积累尤其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催生了许多的新兴产业,并推动快速成长,也正是因为高新区的雄厚人才基础,使高新区近几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科技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从而使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快速向高端化发展、产业竞争力大大增强。

  今后,高新区人才战略要紧紧围绕第三次创业和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要紧紧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培养和稳定工作。

  今年,高新区人才政策的调整方向是:一是将政策资金由全面扶持转变为重点扶持,重点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物联网和云计算、航天航空信息系统、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技术、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文化创意以及科技金融等“九大产业”的领军企业、重点企业和高端人才。二是适时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建立科学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加大争取国家、省、市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优化政务环境

  记者: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提出要打造省内首个无行政收费区,今年在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环境方面将推出哪些新举措?

  原驰:今年,高新区在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环境方面推出三项举措:一是把全区所有审批事项全部放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二是对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行充分授权,做到“一门受理、一门送达”;三是选派优秀的工作人员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优质高效、方便快捷为企业和群众服好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再造审批流程。这其中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是咨询接待环节:第二个是窗口受理环节,第三个是全程代办环节。

  二是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这个绿色通道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个是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室,在这里由办事人员对办理过程中不合格的材料进行及时修改完善,免得企业和群众来回跑,费时费力。第二个是建立告知承诺制,对所需办事的事项,由办事人员出具承诺书,窗口先行受理和审查。第三个是联合会审制,涉及多个窗口审批的投资项目,由行政服务中心组织联合预审会。需要现场勘察的,由中心组织联合勘察;联审会议审查通过的事项,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承诺时限内做出审批决定。

  三是规范审批行为。首先,制定并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第二,严格审批手续。我们提倡简化程序、方便快速的办事效率,不是不负责任的走过程,而是在高效快捷的标准下严格为企业和群众服好务。

  全程代办的实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过去需要一周解决的问题,现在有时半天就办结,深受企业和群众欢迎。

  关键词:着力改善民生

  记者:近年来,高新区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生活软环境,在交通、教育、商务、居住等方面的配套条件全面升级。今年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原驰: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环境,是高新区多年来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要以很大的投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完善基本配套设施,改造生产生活环境。今年,我们将重点在三个方面推动这项工作:

  在产业载体和配套环境建设方面,我们着力产业园建设,年内将在计划建成投入使用3个软件产业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大石洞科技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启动北斗导航开源软件园、三星国际金融广场、凌水湾电子商务港等10个特色园区建设,并确保海大科技园年内投入使用。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今年,要全力做好为民办实事及“五个一”工程建设,在百姓就医上,我们将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实施远程医疗服务,近期正在启动试点,争取10月底前在全区铺开,让老百姓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基础教育上,加强“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创建工作,积极与理工大学深度合作,与理工附属学校搞好共建,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在文化建设上,启动高新区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同时,要积极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年内要新开办3所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建成2至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此外,还要投资3亿元做好弃管小区漏雨透寒的修缮及综合改造工作,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营造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

  上百位

  国家级人才

  在这里聚集

  高新区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23人,“十百千”人才1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第五、六批)7人,领军人才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市政府特殊津贴13人,大连市“海创工程”专家40人。有博士后工作站13家,在站博士后28人。

作者:董升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