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中关村: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承包网】 发布于 2015/9/2 10:12:12
点击: 1029

  中关村一直有着中国“硅谷”之誉,如今它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也是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比上年增长1倍多;企业实现总收入3.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40%……

  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声里,中关村是如何实现持续创新发展的?记者就此深入中关村进行了采访。

  独特的价值选择

  这是个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时代。在中关村,创新创业成为一脉相承的价值选择

  7月底的一天,魏清晨在车库咖啡一间狭窄的会议室里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刚刚搬出去,“有投资了”。中关村管委会的许汉明处长在一旁介绍,老魏很“可怕”,他听你的声音,能知道你的心情。

  2010年以前,老魏在深圳主板上市的一家金融公司做信息副总。这年7月他脱身干起了面向企业的集体减压培训,前后服务过富士康、迪信通等大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老魏做起了互联网端的减压服务,直到现在做海妖音乐,他始终没有离开两件事:一是情绪识别,二是情绪减压。

  2013年开始老魏他们奋战在车库咖啡的一隅,在移动APP上服务着几十甚至上百万的用户,“很可能在一两年内服务上亿的用户”。据说,他们刚刚融到了600万元的投资。老魏的“创业梦”似乎渐入佳境。而在北京的中关村,这样的“梦”还有很多……

  坐落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车库咖啡里,不仅里面坐得满满当当,门口也经常是人头攒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跟过去不同,以前创业者有想法却不知道找谁合作,也不知道向谁学习。”车库咖啡的管理合伙人李燕介绍,车库咖啡里有投资、创意、技术大牛,信息在此汇聚会发生化学反应,这里不是一个人在创新,而是一群人在互动,在创新。

  车库咖啡2012年获得创新型孵化器的称号,从2011年到现在,一共有400多家企业从这里走出去。去年,他们服务常驻及认证创业团队147家。“我手上注明创始人的名片大概就有2900多张。”李燕说。

  这是个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时代。据说,中关村有一个“21岁现象”。21岁正好是大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又有融入社会的想法,开始积极参与创业的实践活动。他们的选择为今日中国写下最好的注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已经到来。

  上世纪80年代,来自中科院的科学家陈春先创办“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被誉为“中关村创业第一人”。陈春先用自己长达20多年的创业历程,挣脱体制机制的束缚,踏上“科技人员下海办企业”的中关村第一代创业之路。

  以此为发端,个人计算机时代,以柳传志为代表的创业企业家,打造了联想、方正、同方等标杆性企业;互联网时代,以张朝阳、李彦宏为代表的高端领军人才,创办了搜狐、新浪、百度等时代性公司;移动互联网时代,以雷军、刘强东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创业家,锻造了小米、京东等新潮流企业。无论成立早晚,它们都在科技浪潮中你追我赶、奋勇争先。

  在中关村,创新创业成为一脉相承的价值选择。这块“示范田”上播撒下的种子,让我们看到未来。

  独特的生态系统

  中关村的核心优势在于把握改革发展的大势,营造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2014年5月的一天,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给中关村管委会的负责同志发了一条短信:“刚刚路过中关村一家咖啡馆,很想进去喝杯咖啡。5年前,就是在这个咖啡馆,我们谈起要创办一家公司,成就了今天的小米。感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叹中关村这片神奇的土壤。”

  “时代+土壤”,这不仅是雷军的创业告白,更揭示了中关村的核心优势。从1988年中关村前身“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算起,中关村走过了近30年的创新创业路。它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前哨战、科技体制创新的试验田,也是中国创新思维的大本营。

  然而,一开始,中关村的创新路并不顺利。它遇到了体制难题,比如科技成果该如何处置,科研队伍怎么创业;它也遇到了市场难题,例如科技小微企业轻资产配置面临“融资难”。面对这一切,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中关村担负起“先行先试”的使命。“1+6”“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持续突破,“京校十条”“京科九条”连续出台,让高校、科研机构促成果转化热情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创新企业融资难题,中关村率先提出创设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手段与投资机构共担风险,调动投资人热情。天使成长营发起人徐勇告诉记者,2014年,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超过了1万人,这个数字已经与美国硅谷活跃的天使投资人占全国的比例相当,投资案例超过630个,金额逾30亿元,机构达到200至300个。

  “去年全国评选出来的最有影响力的26个项目中22个出自中关村,他们无一例外都拿到了天使投资。”徐勇认为,中关村天使投资的发展对创新创业的带动十分明显。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室副主任赵维久介绍,截至目前,中关村已引导设立各类投资基金45只,规模超过200亿元,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40%以上。

  2014年6月12日,曾经专营图书的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正式改造成中关村创业大街,联想之星、天使汇等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入驻。每天这里都有若干场创业活动:对创业者而言,一天内既可与创业明星互动,也能参与创业沙龙,更能从项目路演中汲取养分。负责街区运营的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秦君说,将核心区传统零售地标变身创新创业地标,这是中关村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的点睛之笔。越来越多的创客被这里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所吸引,期待在这里实现创业梦想。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到90年代的一区五园,到2009年正式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今天的一区十六园,中关村示范区已覆盖北京16个区县,并初步形成了由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新型孵化器及创客组织、创业文化6大核心要素以及市场、法治、政策环境有机组成的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中关村的持续创新,缘于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不断有“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及至成为参天大树。

  独一无二的中关村

  今天的中关村,汇聚着大量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也吸引着全球科技产业创新的前沿人才

  在中关村管委会举行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外国小伙码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一直鼓捣着手机,拍着周围的静物,哪怕是桌上的纸杯。原来他是为演示他们的智能系统styleAI做准备。

  让人工智能告诉你怎样穿衣更时尚,这是黄鼎隆和码特率领的码隆科技正在努力做成的一件事。黄鼎隆从清华本科读到博士,博士学的是人机交互,毕业后到微软工作时认识了合伙人码特。他们两个都认为,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创新,人工智能都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于是开始共同创业。今年3月码隆科技宣布完成1200万元的天使A轮融资。

  问起码特选择中关村创业而不是美国硅谷的原因,他通过黄鼎隆告诉记者,“全世界适合创业的地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中国的后劲更大”。码特说,中国的优势一个是市场巨大,另一个就是人才,只有在中国这个地方才能有机会聚集到顶尖的人才。

  码特的感受与其他的创业者何其相似!“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也曾介绍,“今日头条”依托的推荐引擎技术并不普遍,国内精通的不足百人,而中关村聚集了绝大多数。在尖端人才助力下,“今日头条”创业两年多,累计用户超过2.4亿,每日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

  “王中林院士带着我们研制的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组网利用后或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海面产生兆瓦级电能。海洋发电产生的能源或将超越水电等绿色能源”,在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80后博士潘曹峰的讲解引人入胜。

  潘曹峰从清华毕业出国留学,如今作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追随国家首批“顶尖千人计划”入选者王中林院士回到国内。

  从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被吸引而至,到聚集在中关村的海归创业者纷至沓来,中关村延揽国际人才、吸纳全球智慧的步伐正加速向前。对此,《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记者特德·格林沃尔德这样写道,全球有许多城市都试图复制硅谷,吸引众多的科技创业和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只有一个已经成为有力的竞争者:北京。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nwaibao",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