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芜湖如何分享上海自贸区的创新红利?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7 22:14:47
点击: 599

  一声汽笛长鸣划破江面的薄雾,6月27日,芜湖港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起航发往上海洋山港。每周始发外高桥班轮21班,始发洋山港班轮3班,频繁的物流往来把芜湖与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向海内外发出强烈信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开始步入“深水区”。在距离上海几百公里外的芜湖,自贸区的影响正在发酵与扩散。

  分享“溢出效应”:坚持错位竞争,加快产业融合

  “上海自贸区建设给芜湖带来多大的影响很难量化,不过芜湖与上海经济、贸易、科教、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自贸区建设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市商务局负责人认为,芜湖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上海向服务型国际城市加快升级有利于芜湖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该负责人介绍说。同时,上海自贸区将享受进口设备和技术的免税优惠,这将有利于芜湖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带动我市高端设备的进口,从而加快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自贸区“溢出效应”另一个大“红包”是服务外包产业。据分析,上海自贸区将吸引众多离岸金融、国际航运、电信、软件外包、云计算等国内外服务业企业集聚,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呼叫等外包需求,芜湖的区位优势、要素成本、相关领域外包产业基础良好,承接优势明显。

  今年,芜湖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参加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4次市长联席会。业内人士认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是我市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特别是上海的产业互动、产业融合的基础。要通过错位发展,将芜湖打造成为立足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金融后台、物流服务基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制造业就越发达。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这既符合芜湖的产业定位,又巧妙地实现了区域经济融合。

  作为皖江城市带双核心城市之一,芜湖与上海的经济粘合度、产业融合度都在不断提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全年新引进长三角地区项目达662个,投资总规模约1189亿元。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省外到位资金的项目中,来自上海市的项目有189个,实际到位资金68.27亿元。上海宇培集团、诺亚财富基金等一批来自长三角的企业相继落户,成为我市新兴产业的主力军。

  改革先行先试:减少制度落差,对冲“虹吸效应”

  “根据中央的改革精神,我们参照上海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着手建立外资项目‘负面清单’。”市发改委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对拟采取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变更管理环节,取消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这一点与中央提出的“设立自由贸易园区不等于中央给优惠政策,而是要地方改革先行”的精神是一致的,也完全体现出芜湖不断创新的城市精神。

  “进一步优化行政环境,减少与自贸区制度创新落差,可以有效对冲自贸区‘虹吸效应’。”该负责人表示,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一大亮点。事实上,芜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从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备案权限下放至县区,到实施行政审批大提速,我市一直致力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良好的政务环境带来了投资贸易便利化,又直接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今年1-5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79亿美元,增长23.6%,实现进出口总额29.9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据分析,短期看,上海自贸区带来要素集聚,其“虹吸效应”可能会吸引我市具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在自贸区设立财务中心、运营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企业总部。长期看,却是芜湖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契机。奇瑞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海螺集团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贸易公司,生产基地更是遍布长三角各地,显示出芜湖企业的战略眼光。

  “这也是芜湖的应战之举。”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要支持芜湖企业有效利用上海自贸区政策红利,设立功能性机构,加快“走出去”步伐。“我们既要服务好企业,使它们把根留住,也要引导企业借力自贸区平台做大做强,实现长期共赢。”

  扩大开放平台:物流人流信息流,全面无缝对接

  坐拥近200公里的长江岸线,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坚持东向发展战略多年,芜湖对接上海自贸区自有十足的底气。借力长江经济带,芜湖正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全省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上海洋山港重要喂给港。

  只有更开放的芜湖,才能对接更开放的上海和世界。“要积极借鉴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经验,创新监管方式,优化通关环境,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说,我市正认真落实“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改革,实施企业“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机制,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芜湖如何直达上海?在正式“入长”一周年后,芜湖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安徽水运“一号工程”芜申运河改造工程正加快建设,建成后芜湖到上海可节约水上路程170公里;芜湖至禄口机场快速通道安徽段已竣工,里程缩短至75公里;芜太高速建成后,可与芜溧高速形成2条通往上海、苏锡常的直达通道,里程缩短近80公里;宁安城际铁路和商合杭高铁建成后将形成两条直达长三角腹地快速通道……

  自由贸易区的背后,是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业内人士给出的建议是,开放的芜湖要借助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要素集聚,同时,鼓励辖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将本市的生产要素“推出去”,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理念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软实力。

  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发酵,芜湖打造两个升级版的探索也在继续。可以预见的是,在主动迎接辐射、加快融入的实践中,芜湖经济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借船出海驶入新航程。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