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中国互联网并非寒冬只是之前跑太快

【承包网】 发布于 2015/11/3 8:38:45
点击: 736

  互联网行业最近可谓风云变幻,百度宣布停止社会招聘,腾讯被传关闭外包招聘,阿里巴巴宣布缩减校园招聘。此外,携程旅游网与去哪儿网合并,大众点评网和美团网合并,加上更早之前的优酷土豆合并、滴滴快的合并、58同城赶集网合并,很多人惊呼“资本的寒冬到来了”,互联网企业不得不抱团取暖,而上海市交委也向滴滴快的颁发了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许可资质。

  该如何看待这令人应接不暇的互联网大事件?寒冬真的来了吗?政府与专车这个之前的眼中钉亲密接触,会产生出怎样的社会效应?南都就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吕本富。

  互联网产业依然生机勃勃

  南都:人才招聘在某种程度上显然是一个行业或者企业发展的晴雨表,您如何看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招聘的调整?很多人认为这些巨头的举动可能反映了当下互联网“寒冬将至”的迹象。

  吕本富:互联网现在有三个现象,一个以BAT为第一阵营,它们停止了不同类型的招聘;第二个像携程和去哪儿,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有更早一些的滴滴和快的的并购;第三个所谓一些O2O公司的倒闭,但这三个现象远远谈不到什么“寒冬”。

  我为什么反对说这个词呢?因为这和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前的互联网是前一段的时候跑得太快,所以需要在这儿把基础扎实一下,等待时机再爆发。

  南都:这可能是公众和媒体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的感官判断吧,因为其他行业确实令人忧心忡忡,各种迹象不容乐观。

  吕本富: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以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为代表的这些产业,依然生机勃勃,其他任何行业都没法比。

  BAT哪个会掉队更值得关注

  南都:也有一些人在讨论现在BAT是否已经形成一种寡头化。前几天就有文章说,现在不是说你怕有一些创新被BAT抄袭了,而是你的想法或者项目BAT没有投你。这个背景是大家看到了BAT正在大量布局,大手笔地收购和投资一些新的项目或者是创新性的产品。这种态势的发展,对于互联网生态以后的创新活力是否会带来一些影响?大家会不会只能生活在BAT的阴影下,无法茁壮成长?

  吕本富:BAT其实没有那么恐怖,所谓BAT抄袭创新,是因为BAT是上市公司,对于创新型的业务是很保守的,一个创新业务要砸很多钱,没有效益股价马上就跌下来了。它们只是在行业已经成规模的时候才会介入,比如说现在百度做的外卖,外卖是一个被认为很成熟的行业了。说BAT好像把中国所有的创意全部压死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反过来对于创新公司来说,BAT反而是个启示。我的好多学生或者朋友创业时,我就告诉他,你们就盯着BAT的二级应用,如果BAT平台上有个二级应用,但它没做起来,那么你可以发力做这个了,比如说微信可以约饭,腾讯并不把这个作为一个主要业务,你就可以发力。换句话说,BAT对创业是有一个反向启示的,不一定是垄断,凡是它们想做又做不起来的业务,创新公司就可以做。对于二级应用,全面性的公司是不可能全力以赴或者孤注一掷的,创业者专注于某一个业务,就可以做起来了。

  南都:那您如何看待现在BAT大量布局,投资各种二级的或者是新型的项目?很多人认为是BAT缺乏安全感,同时在资本的驱动下只能不断扩张。

  吕本富:中国的领军互联网公司,大家对它们的期望很大,希望它们做一些创新性的业务,搞一些能够激动人心的创意业务。可能BAT创新不尽如人意,老想靠它们的垄断平台赚钱,大家很反感这一点。所以BAT现在是创新意识不足,它们不靠创新,靠砸钱的做法,是值得批判的。

  南都:也有评论认为这是它们现在已经开始由顶峰往下走或者是走向衰败。

  吕本富:衰败谈不上,BAT在盘点自己,说衰败不如说是在盘点,但是三家有可能会分化,第一阵营它们是不是能保住?也许有一家不一定能保住,谁会掉队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

  行业成熟到一半就会开始合并

  南都:您如何看待现在大量合并的态势?

  吕本富:这是必然的,前一阵,大家都是比谁跑得快,现在拼到一定程度,烧钱也烧到一定程度,资本方一定认为不能再烧钱了,不能烧钱又不能丢市场份额,怎么办?只有合并了。这是个经济规律,不是什么冬天,行业新兴到一定程度,成熟到50%、60%的时候一般就开始合并了。

  南都:那这样的话,是否以后各行各业垂直细分的市场都会形成寡头或者双寡头形式?

  吕本富:看互联网格局有这种可能,一个很大的行业市场可能会形成两到三个寡头,还有四到五个行业细分的,比如说电子商务有淘宝、京东,还有唯品会等十几个细分市场,这种格局已经很常见。

  南都:事实上这几家平台合并之后它们也并不满足于就是作为BAT下属或者被控制,本身也想不断壮大,成为一种能够跟BAT抗衡的力量。对这种现象,市场也评价可能是BAT养虎为患,本来想占领这个领域,结果可能是扶持了未来的竞争者。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形势?这是否会给以后的市场带来很大变数?

  吕本富:当然会带来变数,就是这些所谓处于第二级的互联网公司在往前冲,谁能冲上去?现在比较看好的不是大众点评和美团,而是像滴滴快的这种,因为交通可以作为独立的平台了。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以后,在在线旅游市场可能是相对垄断了,当然它也还只是个二级,因为在线旅游相对还是个二级市场,所以现在也无法向BAT挑战。

  快速迭代与僵硬制度天然矛盾

  南都:这段时间大家也很关注专车,尤其是上海市交委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了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还有交通部对外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您如何看待这些事件呢?

  吕本富:这是当前的关注点,涉及到共享经济这个热点。共享经济之所以在中国很火,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在全球规模最大;二是中国的服务业规模大,共享经济目前主要涉及到服务业。

  专车是网络经济和旧制度的博弈,能博弈到什么地步现在值得观察,但是我想既然是个趋势,旧制度就一定会退居二线。对于滴滴快的的管理不能再回到旧轨道上。既要补偿利益又不能回到传统方式,这就是政策监管最基本的标准。

  南都:现在有人担心这种政府颁发许可的做法,已经在慢慢造成共享经济的互联网核心精神的丧失。应该怎样妥善处理这样的问题呢?

  吕本富:共享经济虽然很好,能够实现合理配置资源,以及资源的无上限供应,但必定动了别人的奶酪,这是直接的利益冲突。在这种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背景下,新旧的利益怎么调整?需要重新进行制度设计。我的主张是首先要分清楚,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谁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对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我觉得对它的制度设计应该是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第二个,也不能不关注受到冲击的行业,对它的制度设计应该是有序转型,一个是逐步规范,一个是有序转型,这就是解决互联网+冲击的方案。

  南都:生产力这个角度可能要放长远一些看,从短时段看,这种管理方式对整个共享经济或者创新的驱动力会形成怎样的阻碍?

  吕本富:肯定会有影响,阻碍倒谈不上,因为这个创新还是个博弈的过程,既得利益者总是要保留一段时间的影响力的,但新的趋势是阻挡不了的。

  南都:互联网在我们看起来是蓬勃发展,但可能相对于政府的力量来说还是很弱势,这是不是一种危机?

  吕本富:政府的干预当然是有的,但各家网络公司平台越来越大,它们是反映一种社会的创新和聚集,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也需要通过这些平台,所以这是一个竞合的关系,而不完全是竞争的关系。对立的一面肯定也有,比如说二者毕竟一个是管理者,一个是被管理者。我们也不要认为政府好像什么都能。互联网是快速迭代,这是政府这个僵硬的管理制度不可能完成的。快速迭代与僵硬的管理制度之间是天然的矛盾。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nwaibao",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作者:张天潘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