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召开。陕西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到2017年,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新兴产业
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打造产业链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依托国家大飞机项目,以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攻克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机载设备配套能力等技术瓶颈。依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打造卫星资源、专用软件、物联网技术成果-卫星通信广播等卫星应用产业链。
打造“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陕南原料药种植加工基地,西安、咸阳、杨凌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
传统产业
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研发资源-研发服务”、“工程技术资源-工程技术服务”、打造“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程-能源、医疗、航空、航天等特色行业信息服务”、“北斗导航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仓储服务-农产品、工业产品、特种物品的铁路、公路、航空配送服务”等产业链。以景区、博物馆等为载体,发展“文化创意-著作权产品-动漫、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广告、演出演艺和旅游产业”。
推广精深加工技术,转型发展浓缩果汁、绿色乳制品、小杂粮、红枣、核桃、魔芋等特色食品。纺织服装方面,以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咸阳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安康丝绸加工产业基地等为载体,推广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转型发展高档面料、功能性面料产品。
民生领域
环境食品等行业推广适用技术
围绕热点民生问题,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在关中污染防治中综合应用碳捕捉与储存、汽车尾气、清洁生产、秸秆处理等技术,储蓄降低碳排放和PM2.5浓度。开展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绿化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化集群。综合应用遥感、地下采空区修复、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技术,促进陕北生态修复。在陕南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气排放为目标,打造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
培育发展健康产业集群,提升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健身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支持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推进相关健康产品的科技研发与攻关,建设重大、新发传染病和突发流行性疾病防控科技平台。
在重要领域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培育龙头创新型企业,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17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两万家以上。
作者:关颖 编辑:陈佳璐